医院
歌咏泉城科林眼科新技术高峰论坛
DAY2精华篇
燃情盛夏,来自全国的数百位眼科专家和同道齐聚大明湖畔,共话眼科新进展新技术,为泉城济南再填学术魅力!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眼科专家共话眼科新技术新应用,全方位展示眼科各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及诊疗设备新技术新应用。全国数百位眼科同道前来参加此次论坛。6月30日三大学术板块隆重上演!
第一单元
AngioOCT量化2.0探索之路
医院申家泉教医院曲毅教授主持。
01
Angio-OCT的青光眼临床应用研究
复旦大医院孙兴怀教授
孙兴怀教授介绍了其团队使用AngioOCT对POAG、急性PACG、PACG临床前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NTG使用扩血管药物等进行微循环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AngioOCT血管成像技术为我们观察微循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武?,可以观察到微血管循环状态,帮助医生在青光眼诊断、相关损害机制、治疗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02
OCTAngiography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医院李筱荣教授
OCTA能清楚地显示DR的各种临床特征,安全无创,在DR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且OCTA与FFA一致性好,不受荧光素渗漏的影响,能发现FFA上未出现病变的早期改变。使用OCTA可对FAZ区的面积、微血管瘤的形态、渗出的位置、新生血管的形态和结构以及黄斑区缺血进行量化、分析。OCTA为患者的诊断、随访带来更多的便利。
03
视网膜静脉阻塞对视功能影响的OCT+OCTA观察
医院李舒茵教授
李教授列举了一系列BRVO、CRVO患者的OCTA表现,总结缺血情况、范围与视力预后的关系,OCTA检查发现黄斑拱环完整性破坏以及中心凹局限性缺血对视力影响不大,散在较多片状缺血及弥漫性缺血则会严重影响视功能;神经上皮内层变薄或内层结构紊乱提示神经元传导障碍。
04
闭角型青光眼的OCTA表现
医院张顺华教授
张教授介绍了通过OCTA对一组PACG患者进行研究,对神经纤维厚度、杯盘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等结构改变和视盘及黄斑血流的改变进行分析,OCTA观察PACG眼在眼压恢复正常状态下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降低,血流下降,视乳头毛细血管密度降低与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以及视野缺损具有相关关系,与POAG研究结果一致。混合效应模型揭示了VD和其他青光眼指标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通过OCTA观察到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降低很有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随着新的2.0版本的发布,有了量化视盘血流及黄斑血流密度,极大地拓展了Angio-OCT在青光眼领域的应用。
05
OCTA正确解读NV与PCV
美国光视OPTOVUE公司周健总监
周总监介绍了OCTA的CNV诊断标准是在分层和去投影正常的情况下外层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观察到网状或分支状的血管。还可以利用OCTA观察CNV的活动性,活动性的CNV具有大量细密毛细血管与吻合环;而静止性的CNV具有粗直少弯曲的特点。OCTA可以很容易发现BVN的存在,对于Polyps需要结合血流图、断层图、断层血流图进行鉴别。
美国光视AngioOCT2.0版的OCTA量化工具,可以提供血流面积,升级的3DPAR,让CNV表现更完整,对错误分层,AngioOCT还提供智能分层编辑工具,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手段。近期国内合作发表的数篇研究都证实了光视Optovue在成像品质和取像成功率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单元
眼科新技术新技术
本单元由医院高华教授医院蒋华教授主持。
01
个性化角膜移植手术临床应用
医院高华教授
理想的角膜移植手术植片与受体组织应完全吻合,尽量减少散光。由于患者角膜大小、形状和病变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进行个性化角膜移植手术设计和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高华教授从大小、形状、边切深度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个性化角膜移植手术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应对在医疗过程中能让患者有更好的获益。
纳焦飞秒激光除了LASIK、FLACS之外,还可以辅助角膜移植手术,而且独有椭圆形切割功能,传统环钻制作植片和植床时只能进行圆形切割,经常出现最长切割直径跨越角膜缘的情况,纳焦飞秒激光的椭圆形切割对这类患者非常适用。纳焦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移植手术精确度高,手术恢复效果好。
02
第五代OCT及临床应用(佳能篇)
医院汪东生教授
汪教授以佳能OCT为例,介绍了第五代O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佳能OCT除了具备OCTA、扫描范围更大(高达17.5mm×17.5mm)、中文界面、前后节一体等功能、特性之外,还具有许多独特优势--独有三激光管,OCT使用两个激光管,图像更清晰;使用独立激光管进行SLO眼底成像,便于操作观察;自动瞳孔对位和自动聚焦功能成熟、实用;OCTA量化工具;全景图像;扫描宽度更大;人工智能自动准确地识别视网膜层次。在DR、AMD、中浆、中渗、静脉阻塞、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03
眼内窥镜的应用:beyondECP
医院王继兵教授
眼内窥镜具有效果可靠,预测性高;微创、随访频度少、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微、适用于角膜混浊的患者;提高房角手术准确性等优点。除了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之外,眼内窥镜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王教授举例介绍了内窥镜在青光眼、眼前节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方面的应用。它可以辅助IOL睫状沟固定,定位准确。对悬吊IOL偏位的患者,可以定位缝线位置。还可辅助眼内异物取出、辅助选择张力环、先天性白内障术中鉴别PHPV等。眼内窥镜在眼科应用的拓展有待进一步挖掘。
04
非侵入性ERG技术的应用
医院杨东生教授
常规ERG检查需放置角膜电极,极大地限制了视觉电生理设备在小儿眼科中的使用。LKC手持视觉电生理仪RETeval除了具有传统电生理的功能,可进行闪光ERG、闪光VEP检查之外,还独有一体化专利皮肤电极,可代替角膜电极,适用于儿童,甚至婴幼儿患者。杨教授具有丰富的RETeval应用经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设备对小儿安全有效,并大大减少了镇静剂使用比例、检查时间短且检查成功率高。另外RETeval内置年龄相关正常值,对异常值会有提示。除此之外RETeval还可应用于各种实验动物,便于开展视网膜功能相关的科研工作。
第三单元
精准眼底诊疗
本单元由医院原公强教医院王玉教授主持。
01
精准黄斑的功能性指引诊疗
中国医院陈莹山教授
陈莹山教授介绍了科林激活微脉冲激光对黄斑部整体性治疗的效果评估,陈教授认为激活微脉冲对眼底病初期疾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没有伤害的治疗方式,可以延长眼内药物注射的间隔,是医生对抗VEGF治疗的另一种选择。
02
微脉冲在眼底黄斑部疾病的应用
医院齐慧君教授
齐慧君教授对微脉冲激光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常见的DME和RVO的黄斑水肿难治性患者,联合一线的抗VEGF可以有效减少注药次数;对于中浆患者,和半量PDT比较效果相当,各有优缺点。各种RPE功能不好的疾病,也可以尝试微脉冲激光治疗。微脉冲激光为临床治疗黄斑部疾病提供了新思路,新选择。
03
白点综合征的OCTA观察
医院石璇教授
白点综合征是一系列疾病的病变特征,OCTA证实多发性一过性MEWDS发病机制存在于视网膜外层,ICGA的点状低荧不能代表脉络膜低灌注;OCTA可以很方便地对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的炎性病灶与CNV加以鉴别,Optovue的OCTA提供的同步断层扫描非常清楚;对于APMPPE,OCTA可以证实与ICG有对应一致的脉络膜低灌注,并且敏感度高于传统造影。OCT+OCTA能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加深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对临床治疗决策有帮助。
04
OCTA定位角膜新生血管
医院冯云教授
AngioOCT可以显示清晰的角膜断层病灶,并进行鉴别诊断。OCTA血流分层显示功能,可以显示角膜和结膜的细小血管、观察翼状胬肉等前节病变的血管结构,可以帮助了解血管烧灼或者抗VEGF的疗效评价,而且对于新生血管的定位有极大帮助。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