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我们又见面了~
新鲜会议干货奉上!
.01.11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朱德海教授详细地讲解了内斜视的定义、病因以及几类典型的内斜视类型,如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以及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等。在这篇文章当中,主要讲解非调节性内斜视以及内斜视的危害和治疗原则。
朱德海
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
医院小儿眼科、卫生部全国弱视斜视防治指导中心副主任医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分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全国眼肿瘤协作组委员
02
常见的内斜视类型
非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内斜视和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在小儿眼科中比较常见,以下是它的特征:
1、生后6月以内发病
2、斜视角度大,平均40棱镜度
3、多不合并弱视,因为其与调节没有关系,双眼视交替注视的,所以与普通的内斜视相比多不合并弱视
4、和屈光关系不密切
5、经常合并眼震,DVD,下斜肌亢进等
6、需要早期手术,2岁前手术,推荐18-24个月做手术。这个手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尽管知道它与屈光关系不密切,但是我们处理的第一步还是散瞳验光,所以在两岁以前,要把他的散瞳验光给查了。另外还有是否交替注视、眼底等等,要在两岁的年龄把小孩的斜视度查的比较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急性共同性斜视
1、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多在7-8岁以后,发病之后先复视,因为发病在7-8岁以后,所以在7-8岁以前有比较好的发育,比较好的储备。因为年龄比较大,对自己重影的出现时间及频次也会描述得非常清楚;后内斜视或者同时。
2、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双眼单视损害的病史;Ⅱ型:无。Ⅰ型这里头有一些病例给我们的临床带来了一些麻烦,什么麻烦呢?有些人做了美容手术,把眼睛包起来了,包了3个圈,打开之后就出现重影、内斜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迄今为止大家没有一个定论,包括对急性共同性斜视的病因也是不清楚的。
3、病因:不确切,与神经机制有关。但是神经机制与哪个皮层位置相关?没有一个定论的说法。
4、眼球运动:正常
5、治疗:常规神经科会诊,眼科屈光矫正,稳定6个月手术
6、手术原则:这一类的手术原则与内斜视的手术原则不完全相同,这类手术的目标以消除复视为主。7-8岁以后,特别是成人以后,复视对他们生活的干扰是非常大的,所以这时候我们给他做得完全正位,不能有残留。我们知道在普通的内斜视手术中,我们都会稍微欠一点,给他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眼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往外走的趋势。对于这一类的斜视,因为其是以消除复视为主的,所以我们给他做得完全正位。
03
危害
前面讲了最常见的几种斜视,有一个没提的就是微小内斜视,微小内斜视角度很小,有时候你在遮盖区遮盖的时候,你都很难发现。这一类的斜视就不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来讲一讲斜视的危害。一个就是影响外观,另外一个就是影响立体视发育。内斜对于立体视的影响大于外斜。它一旦发病就已经是恒定,很少有间歇,所以对立体视发育的影响更大一些。
影响立体视
1、立体视: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上下,左右为二维,所谓三维:前后、深浅、远近。大家想一想,没有立体视的人可以开车吗?其实影响不大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马路上开车主要是二维,主要是判断左右,其实上下是影响不大的,除非你开飞机。所以这时候如果说你没有立体视你不能开车,其实是不完整的,我们看到很多人,斜视很厉害还是有开车。立体视影响的是前后、深浅,所谓的立体视判断的是第三维的能力。当然有了第三维,第一第二维也可以判断,换句话说你没有立体视不影响前面两个维度的判断。
2、举例:三杆试验。在临床的时候有些家长会说斜视就只是影响外观,别的没有影响。你可以让患者做笔尖试验,就会很明显的发现与别人不一样。有些家长观察得比较仔细会说,孩子在陌生的环境或者上下楼梯的时候,会走得比较慢,不敢走。为什么会不敢走呢?因为孩子没法判断深浅,这就是立体视的影响。
3、意义:精细工作所必须,驾驶、绘画、建筑、外科手术等。
04
治疗原则
1、目的,创造双眼单视的发育条件。先天性斜视或者调节性的斜视,一般到2-3岁开始发病,这个时候实际上立体视是没有发育完善的。所以我们手术的目的是创造双眼单视的发育条件。
2、保守治疗,戴镜,遮盖,弱视训练。
3、手术治疗
4、难点:检查和手术设计。对于外科医生来讲,手术的操作是能够胜任的。现在的手术都是在显微镜下操作的,目前主要用台式显微镜和手术放大镜都是可以的,但是各有优缺点。台式显微镜相对来讲,缝的时候会看得更清楚,但是视野小好多;手术放大镜的优点是视野很清楚很大很方便,我们在缝补的时候,比如说放大3倍左右也就够了。
5、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远期眼位随访。对于患者来讲,你做了手术,当时做得挺好,但是远期怎么样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做随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国外成人医院做,我们的专业组为什么叫斜视与小儿眼科?第一,斜视大多数在幼年就已发病或者有潜在的发病因素。斜视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随着年龄发生变化,这一点与儿童眼科疾病有相似的发病机理,所以两个归在一起。这就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包括成人的斜视,也要做远期的随访、定期的随访。这样子从它的发病到临床特征到手术到远期的随访,就是一个闭环。否则,你就看不到这个疾病完整治疗的一个闭环。
保守治疗
1、部分内斜视合并远视,戴镜能够完全矫正
2、要点:阿托品散瞳要充分,验光准确,远视足矫,不能手术代替眼镜。好多人说我的孩子带上眼镜是正的,一摘下眼镜就斜了,这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它的病因是未经矫正的远视,这类的斜视如果你给他做了手术不戴眼镜,过一段时间,就会又斜视了。
3、正位视训练:作为辅助治疗。也有一些我们知道有给他戴压贴三棱镜的,对于内斜视来讲,戴压贴三棱镜对于他的融合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外斜视来讲,我们要少戴,因为戴了会减弱患者的调节性集合,促进外斜视的发展。
4、同视机、电脑软件。
手术目的
斜视手术目的
1、功能性目的:保持眼位正位和正常的眼球运动,创造双眼单视的发育条件,近期应少量欠矫,+10△以内,这样远期眼位会保持稳定。斜视手术的目的一定要把功能性目的放第一位,一提起斜视手术大家都会觉得是美容手术,实际上医保仍然把斜视手术当做美容手术,其实斜视手术不是以美容目的为主的手术。美容手术是指你原有的功能是正常的,例如单眼皮双眼皮本来就是正常的,但是斜视实际上就是不正常的,视轴是偏斜的,所以不是以美容目的为主。
2、美容目的:内斜一般适当欠矫+10△,但是有一类是不能欠矫的,就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是不可以欠矫,因为欠矫之后仍然是复视。
手术设计
很多同仁也在做斜视手术,我在这把我做的内斜手术的设计与大家分享一下。
戴镜后10棱镜度以上,综合屈光、立体视发育等可以考虑手术。外斜的手术量起点是15个棱镜度,内斜是10个棱镜度。因为内斜对立体视的发育干预比较大。10个棱镜度以下的一般戴眼镜。
斜视手术的关键
1、术前反复测量斜视角度。外斜斜视角度的变化比内斜要多一些,但是内斜的斜视角度在测量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要戴上眼镜测量,把调节因素查准了。
2、手术操作规范。我们做斜视手术的时候都是以毫米计算的,如果在做手术缝合或者测量的时候,若稍有差异或者往一侧偏移的时候,最终的效果就会受影响。
3、个体化原则:术者要自己总结自己的手术量,别人推荐的手术量到你身上适不适合,这个也需要总结的;另外患者的因素也很重要,肌肉的松紧,术中出血多少等因素,都很重要的。
4、术后随访
05
小结
1、视力正常也要验光。这是在内斜视里头比较强调的。视力1.0就不得见你屈光没有远视。这个远视的条件对内斜那么重要,所以即使视力正常也要验光。
2、验光要用阿托品。因为阿托品对于睫状肌的松弛程度,目前认为是最好的。
3、远视要足矫。就是你要验多少要配多少。所谓的足矫在临床操作上有几个习惯,有些人减50度也是足矫,我们认为第一次配镜就是验多少配多少,1度也不减就可以了。
4、手术要适度欠矫。内斜视尤其是小孩子,要适度的欠矫,随着年龄的发展,眼位有往外走的趋势。但里面有些有例外的,前面也有提到。
精彩文章:
朱德海:共同性内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上)
王乐今: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新技术(下)
王乐今: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新技术(上)
年末回顾
眼科会议干货精彩汇总
李晓清:弱视治疗领域的一些进展(下)
李晓清:弱视治疗领域的一些进展(上)
吴夕: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光学矫正问题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