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儿眼科 > 诊断依据

拍完照多看一眼,宝宝瞳孔变白,小心这个突

北京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现在有很多家长喜欢随时随地拍照晒娃,然而,暗处开启闪光灯时,拍完总会变“红眼”。是因为强光导致瞳孔放大,使视网膜上的血管在照片上产生了泛红现象。这种“红眼”现象让想拍出完美照片的家长们烦恼不已,但粑粑麻麻也要注意了——呈现出“红眼”照片是正常的,但如果照片中宝宝的瞳孔发白!很可能是孩子的眼睛出现问题了!新闻回顾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一位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妈妈,用手机给孩子拍照时,发现孩子眼睛有白色异状。就医时才发现:潜藏在2岁儿子身上的致命疾病——视网膜母细胞瘤。虽然宝宝最终失去了一只眼睛,但由于发现得还算早,宝宝的生命保住了。近期,医院也收治了这样一位小患儿。七个月前,家长偶然发现2岁的女儿右眼瞳孔忽然出现一抹白斑,但宝宝并没有任何的疼痛或不适,便没着急看医生。过了几天,家长忽然发现宝宝右眼的白瞳面积似乎有扩大,并且右眼视力有所下降,于是立即前往外院进行检查,初步考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望而生畏。Rb是儿童中最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这个疾病多发于儿童时期,大约2/3的患儿会在3岁前发病。左为正常眼睛与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眼睛区别

最初,由于肿瘤体积小,外观不能观察到什么异常,另外儿童又不能自诉视力下降,因此早期一般难以发现。

随着肿瘤体积增大,最常被家长注意到的就是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这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常见的也是最典型的症状——白瞳症,俗称“猫眼”。

焦急的父母立即带孩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D期),Rb的风险分层中,D期已属于高风险,医生建议尝试OAC治疗。

迫在眉睫!如不及时救治,这个眼部肿瘤,将危及孩子的生命!

火速转诊,多学科团队“出战”

如果患儿要获得最佳视力和生存结局,需由多学科团队给予综合性适当治疗;医院立即联系战略医院进行转诊。3公里10医院一起“搞事情”眼科危重症患者10分钟内可转诊

影像中心介入科杨伟洪顾问医生团队接诊了患儿,并收治到儿童血液肿瘤科住院;团队建议尽快完善CT和MRI影像检查明确分期,通过MDT(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最终治疗方案。

患儿术前CT提示:典型Rb,泥沙样钙化并球后软组织肿物

患儿检查后,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值,怀疑有眼外转移。

入院后,儿童血液肿瘤科陈健良顾问医生团队对患儿进行了全面评估排查,并组织包括儿童血液肿瘤科、介入科、放射科、眼科、血液科、麻醉科、药学部的MDT会诊。

希望能尽最大努力达成:根除病变以防止死亡;尽最大可能保存视力;预防远期后遗症,特别是第二肿瘤。Rb治疗原则简单来说,当病情处于眼内期(A-D期)时,治疗目的为“保眼、保视力”;E期则“保命要紧”!对于Rb高风险D期的情况,往常多采取眼球摘取、或接受全身化疗的治疗方式,但保眼几率低且副作用较大,这些都是令人家长和患儿难以接受的现实。患儿术前MRI提示:右眼Rb(D);并视网膜剥离出血

作为国际指南推荐对于D期和部分E期患者,OAC逐步作为保眼治疗的首选,它可以大幅度提高保眼率,并降低化疗并发症发生率。

神奇OAC,微导管细如发丝植入纤细眼动脉

经过两次MDT多学科会诊,最终为患儿制定了详细周密的OAC治疗方案,由医学影像中心介入科主导OAC治疗,手术择日举行。

由于患儿年龄小,眼动脉纤细,术中需要将一根细如发丝的微导管置于眼动脉开口,手术风险高、难度大。

受技术限制,目前能开展OAC医院屈指可数。

手术日当日,麻醉科团队先行,为患儿进行全麻,随后介入科医生采用Seldling技术超声引导穿刺右侧股动脉。然后,直径约0.5mm的微导管逐步经过主动脉、颈内动脉,最终将导管送达眼动脉开口,然后采用脉冲方式将术前精心计划的化疗药物注入眼动脉内。术前术后CT检查结果对比患儿经历三次OAC(每次间隔1月)后,复查对比术前术后CT显示:右眼肿瘤活性软组织消失,术后残留没有活性的斑片钙化灶!术前术后MRI检查结果对比术前术后MRI对比显示右眼Rb恶性肿瘤失去活性,孩子的右眼安全了!患儿和家人向医学影像中心团队、儿童血液肿瘤科医院现在已经常规开展OAC,不断有原来需要去北京、广州治疗的Rb患儿留在了本院治疗,大病不出深圳,可行!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介入科

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介入科人才梯队完整,目前拥有正高职称1位、副高职称2位,中级职称2位;所有团队成员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医院要求的所有介入诊疗服务项目。

医学影像中心团队

点击观看医学影像中心-介入科简介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点击跳转: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vouop.com/zdyj/1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