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儿眼科 > 诊断依据

请注意中国穷人的孩子,正在被手机悄悄废

刘文斌讲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604/9026157.html

作者〡赵皖西来源〡新周刊(ID:new-weekly)

“读书无用论”一直肆虐在中国的底层社会之中,据调查,在底层家庭中,家庭年收入处于5-10万之间的“村庄富裕阶层家庭”对读书的有用性认同度最高,而家庭年收入处于1万以下的“村庄贫困阶层家庭”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

“绝大多数孩子会强烈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买手机,他们寒暑假的生物钟是晚上通宵玩游戏,上午睡觉,下午起床继续玩。”

一块屏幕可能会让农村孩子突破阶层,但也可能成为毁了农村孩子的利器。

01

农村留守儿童,网瘾的首要受害者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年底,中国农村青少年网民数量约为万。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连接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农村青少年通过这块小小的屏幕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同时也使得他们身陷网络游戏成瘾的重灾区。

其中,近万自制力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成了网瘾的首要受害者。

上世纪90年代那场人口大迁徙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近些年来国内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乡村日益空心化,农村孩子的家长们大多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由祖父母抚养。

■湖北黄冈的乡下。/pfctdayelise

这届子女正好又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作为童年玩伴,祖父母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可他们大多年迈体弱、学识水平不高,只能将孙子孙女放养,或者借由寄宿制度交由学校教育。

父母缺位、隔代教育、缺少玩伴和寄宿制度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娱乐生活单调乏味。

■城镇和乡村体育场地面积存在巨大的差距。/《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为了给孩子“解闷”,方便与孩子联系,父母们大多会给孩子买一台智能手机。

与此同时,正处于“躁动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觉醒,探索世界的欲望骤增。中国的孩子向来对于自己的支配权就十分有限,求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情绪的发泄没有出口,就会转而从线上社交、短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中寻找寄托和满足。

从前,乡村孩子的童年,是逮鱼抓虾掏鸟窝,弹珠跳绳捉迷藏,后来,电视的普及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上山下乡”,孩子们慢慢的也不看电视了,毕竟那块屏幕里什么都有,而且还能见识到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界。

■本该在自然中嬉戏的孩子们,如今却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Unsplash

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盲目模仿、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自我约束力低下的时期,一旦几个孩子开了玩游戏的头,就很容易形成示范效应。

于是,我们过年回家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里的几个孩子总是围在一起,端着手机,熟练地“走位”、“团战”,有人开口“带带我”,就会有人出来充当大哥。

网络的虚拟世界承载了农村孩子青春期无处释放的情绪,构建了他们对于外界的想象。但在另一方面,过度沉溺于游戏,也造成他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

过度沉溺于游戏同时有可能助长农村孩子的“反学校心理”,他们会在课堂上制造各种混乱来表达对学校的抗拒,以此来表示瞧不起作为“知识代言者”的农村老师,这种反学校心理具有屌丝和土豪的双重属性。

■农村小孩在课后玩手机。

电影《米花之味》中,在城市打工的妈妈返回农村的家,却发现女儿犯上了所有留守儿童都容易犯上的问题:爱撒谎,在学校调皮捣蛋,和老师唱反调,回家偷手机玩,口无遮拦得开玩笑,还偷了寺庙给新人的钱,带着朋友通宵上网。

或许是因为愧疚于长时间不在女儿身边,或许是因为离开女儿太久一时不知如何管教,刚回来的妈妈在看到女儿的陋习后,没有直接训斥女儿,而在不断发现女儿的坏习惯后,她的忍耐也慢慢到了极限……

影片有一个片段十分令人印象深刻,晚上在庄严的寺庙外,女儿和玩伴们聚在一起蹭无线玩手机,妈妈见到之后没有直接管教,而是走去拉了电闸,对女儿说了句“佛祖要睡觉了”。

■低头玩手机的孩子和他们背后沉默的佛祖。/电影《米花之味》

中国的家长多么看重自己家孩子的成绩,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据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在年9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将近80%的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他们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nvouop.com/zdyj/1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