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眼科作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殷墟甲骨文当中,就有“疾目”的记载,在《神农本草经》当中,也记载了目翳、青盲、眼赤白膜等眼科病症。宋初编成的《太平圣惠方》提出“眼通五脏,气贯五轮”,强调了眼与整体的密切关系。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乘着全面深化医改的春风,中医药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成为新时代题中之义。
医院中医眼科“河北庞氏眼科流派”庞赞襄学术思想代表性传承人庞荣、张彬等和湖南中医院“湖湘张氏眼科流派”张怀安学术思想代表性传承人张健等编著的《实用中医眼科学》,在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继承前辈经验,结合作者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汲取当代新成果、新经验,编撰成册,以飨读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科学价值。
河北庞氏眼科,已历六世,始于庞凤歧,祖居于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小王路村,自清代开始行医乡里,在冀南平原颇负盛名,在全国影响较广。至第三代传人庞赞襄,继承先人之志,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沉酣岐黄,屡起沉疴,以德高术精享誉海内外杏林,使庞氏眼科发扬光大。庞赞襄主任医师博采众长,学验俱丰,临证既遵循典籍、继承家传,又善于探索创新,在认识眼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和治疗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目病多郁论”,弥补了古代眼科医家因历史条件限制对眼底病认识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医眼科学。嫡孙女庞荣幼承祖训,在继承前人和家传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依、继承与创新并举”,研究、拟定了许多疗效卓著的新方药。
湖湘张氏眼科,历时百年,经三代家族传承及从业师传,张怀安系第一代湖湘张氏眼科流派创始人,少年从师学医,悬壶于乡,德艺双馨,仁心仁术。张怀安治疗眼病强调“外障眼病,祛风为先;内障眼病,治肝为要;中西互参,病证结合”,辨证强调整体,诊断强调运用现代技术,治疗突出中医特色。第二代湖湘张氏眼科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健,作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衣钵真传,深得要旨,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四十余载,精于中医,兼通西医眼科,博采众长,独辟蹊径,治疗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眼型重症肌无力、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病和眼底变性病变等疑难眼病有独到之处,使无数眼病患者重见光明。年被评为湖南省名中医,张健教授半生讲学路,弘扬岐黄术,时年逾六旬,仍躬耕杏林,教泽绵长,甘为人梯,令人叹服。
薪火相传,以名医之道泽被后人。庞氏、张氏两家堪称我国中医眼科世家,一南一北,交相辉映。传承“大医精诚”风范,弘扬“大爱无疆”精神,两家中医眼科历代传人不仅是中国中医眼科的传承人,也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缩影。中医眼科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两家的传人胸怀家国,矢志不渝,初心不改,悟真求道,勤于临床,在不断传承中探求新知。步入新时代,希望他们更能扛起中医眼科发展的旗帜,肩负起传承中医文化的使命,传承而不墨守成规,不断推陈出新,续写中医眼科发展的新篇章。本书即将付梓,传世济人,实乃幸事一件。余草附数语,以冠卷首为之序。
中国中医药学研究促进会眼科分会会长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眼科分会会长
北医院眼科博士生导师
韦企平
年2月15日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