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我国首个“中国医师节”,全国万卫生健康工作者首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而在浙江,共有近18万名医师。医师节,对医师们来说仍是忙碌的一天。医生,是一个时刻不能缺位的职业,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望闻问切,救死扶伤。
02:38你印象中的医生是怎样的?是口罩遮面,白衣加身,目光里透出冷峻的神色?是妙手神刀,无影灯下值得信赖的智慧头脑?还是日以继夜,擦肩而过时匆忙的背影?
当初为什么选择当医生?是从小立志,还是误打误撞?医师节有什么心愿?放假?涨工资?或是其他?
日前,记者先后走访了浙江大医院、浙江大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医院、医院,采访了多位医师,一起来听听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
浙大一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金洁:
手机相册里不断更新患者生活照
“这是之前一个病人送我的毛绒鞋子,冬天在家经常穿,真的特别暖和。”
“这个病人因为血小板增多,一直生不了小孩,后来我治好了。现在她的孩子都要上小学了,孩子的名字还是我取的!”
“这个小姑娘初中的时候得了白血病,后来在这里治好后,已经出版了很多网络小说,成了一名网红。”
从医35年,对于金洁来说,最珍贵的,不是办公室里一块块的奖杯,而是存在手机相册里一张张患者康复后的生活照片。
刚工作时,医院宿舍,每天晚上都会去病房里看一遍病人。“一次碰到一位绍兴来的合并感染病人,我每天晚上都为他换药。那时候,病人家属就说,金医生,你以后一定会是个好医生。”这句话让金洁很感动,一直记到现在。
她说:“对年轻医生来说,前5年是打基础的时期,也是最需要努力的一个阶段。前5年的表现,可以看出未来的前景是怎样,是否会是一个好医生。”对于她而言,患者能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获得最好的疗效就是当医生最大的幸福。
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水芳:
医师节要回望做医生的初心
“我还没想过医师节当天要做什么。”
“对我来说,那天要是不干点事,也没什么意义,总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从医三十余年,经历了不少风雨,陈水芳坦言:“现在可以说爱上了这个职业。”
随着医师节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他说自己需要回望一下当初做医生的初心,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思考未来如何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陈水芳告诉记者,“医生和患者之间需要换位思考。只要用心为病人服务,沉下心去做一个好医生,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于他而言,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是很有价值的。“能帮到别人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浙医二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张裕方:
没有西部的稳定,就没有东部的繁荣
张裕方算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急诊医生。年,当了20多年外科医生后,45岁的他选择进入浙医二院,开始学习急诊科。从头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张裕方坚持了下来,经过五六年学习,目前他在急诊创伤处理这块游刃有余。
正因为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年,张裕方又接受了新的挑战,跟随浙江大学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医疗团队,到新疆阿医院急诊科,执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在那里,医院急诊科主任之职,负责科室的急诊前台和EICU的临床技术指导及科室管理工作。一年半来,经过全科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后方浙二急诊科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急诊科的急救水平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从70%上升到95%,急诊人次由每年2万人次增加到每年5万人次,其中创伤急诊占了30%。
张裕方告诉记者:“阿克苏当地,甚至临近的和田、喀什地区的病人也会慕名而来,就连当地交警都说,要救命、送一师。”
一年半的援疆经历让张裕方感触颇深。采访时,他再三提出:“没有西部的稳定,就没有东部的繁荣。”由于表现出色,当地希望张裕方能再次前往新疆。据悉,再过一个多月,他又将启程,继续自己的援疆之路。
浙医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徐雯:
为陪伴孩子练成厨艺达人
“公益达人”“厨艺达人”是徐雯的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