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我们的“心灵之窗”
现在走在大街上,校园里
随处可见戴眼镜的小朋友
......
我国的近视发病率已高达50%,而且近年来近视逐渐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等特点。视力不良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职业的选择,家长们不要忽视宝宝的眼睛护理,爱护眼睛,必须要从小抓起。
及早进行医学验光准确矫正屈光不正
是控制近视的有效手段
现在我们常说孩子近视都是因为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孩子们过度的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眼睛近视。对此,医院小儿眼科主任邢咏新表示:
其实造成儿童近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和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大于度),那孩子近视的几率就会比较高,如果父母有一方是高度近视,另一方即使是轻度近视,孩子近视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人高些。
对于以上情况的宝宝,应该及早采取近视防控措施。除此之外,儿童近视主要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儿童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不恰当的、过度的近距离用眼会导致近视发生和近视发展加快,如过多过早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此外,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晚上开灯睡觉、握笔姿势及读写姿势不当等均可导致近视发生几率增加。
宝宝从出生到3岁是眼球发育最快的时期,出生时大多眼轴较短,表现为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眼轴增长,远视度会逐渐降低,直至远视完全消失(即达到“正视”),这一过程叫做“正视化”。一般儿童在学龄期可达到正视化。由于遗传或者环境因素影响,会导致正视化速度增加,眼轴增长过快,引发近视。
0-3岁是视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
0-12岁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对敏感期内的孩子进行科学的屈光检查、医学验光,并及早、准确矫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总称),定期复查,将有助于控制儿童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增长、减少高度近视并发症。
“散瞳”验光是必备的屈光检查手段
验光时为了获得准确的屈光度结果,医生会让孩子进行“散瞳”验光,很多家长对此会有疑问,甚至拒绝。
其实所谓“散瞳验光”,医学上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其目的是充分放松睫状肌,放松调节,消除自身调节干扰,获得精确的数据。儿童的调节力较强,如果不“散瞳“,那么就很难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对于近视的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还能够区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在点“散瞳”药后,视力会明显提高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真性近视则视力没有变化。如患有近视的儿童,在有调节的情况下验光,往往导致验光度数比实际该戴的镜片度数高。轻度远视的儿童,如果不散瞳验光可以误诊为近视。
“睫状肌麻痹验光”医院的眼科或视光中心进行,由专业的医生或视光医生完成。有不少家长会觉得“散瞳”验光的药物会对孩子的眼睛产生不良影响,邢咏新医生解释道,散瞳验光是屈光检查的必备手段,这个操作方法是科学的、无害的,用药后,孩子会有暂时的怕光、看近处不清楚等表现,但随着药物代谢,很快就会消失。
如果是真性近视的话,是否需要配镜矫正呢?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做出了明确阐述:
学龄前儿童,度以内的近视可以随访观察,每3-6个月复诊;如果是度以上,就要戴眼镜进行矫正了。对于学龄期的孩子,任何度数的近视均需矫正。
也会遇见一些家长说不想让孩子那么小就戴眼镜,戴了就摘不下来了,邢咏新医生表示:
与家长们的担心相反,及早配戴准确的矫正眼镜,让孩子获得清晰的视觉成像才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手段。此外,人类获得外部信息80%以上来源于视觉,如果孩子的世界是一片模糊,那么也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甚至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每一个孩子都有看清楚的权利,因此建议爸爸妈妈及早为孩子进行医学验光,建立一份视觉发育档案,每3-6个月复查一次,就如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