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医疗长期逻辑未破,连续跌停是因为估值过高,加上量化交易的推波助澜。
高估值是医疗连锁的通病,而高估值正说明市场的认同。
医疗连锁的永续属性被更多人认知,现在成了不死族,每次被拍扁都能弹回去,增速寻常,估值却媲美CXO。
在40年城市化进程中,沧海桑田,保留下来的建筑非常稀少,医院吗?
医院做起来之后,很难再下去,易守难攻。民营医疗连锁崛起,但是大部分尚在摸索中,存在各自短板。海吉亚医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商业模式最成熟,能够实现可盈利扩张。
01盈康生命的进与退
盈康生命与海吉亚差别在哪里?
医疗连锁最好选择头部公司,永续属性更突出。盈康生命对标海吉亚医疗,但规模还小,商业模式未定型。
医疗器械业务拖累估值和业绩,今年上半年伽玛刀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84.48%。海吉亚医疗净利率为22.01%,盈康生命医疗服务毛利率才28.51%,部分连锁业绩不佳。医疗连锁扩张不难,难在可盈利扩张,盈康生命退后一步,陆续剥离长沙盈康、长春盈康、医院,3家医院预计全年为公司带来亏损万元。
持续优化连锁布局,未来有可塑性。医院即将并表,作为医院,以及苏州首家五星级3A医院,年内可贡献近万元利润。医院成功晋级三甲,获取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备案,可开展II、III期药物临床试验,今年上半年门诊收入同比增长%,用户量同比增长81%,三四级手术量同比增长24%。医院新增PET-CT、TOMO刀设备,并引入国内放疗首席专家团队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佳诊疗体验,肿瘤系科室收入同比增长81%。医院形成新一线城市成都、重庆和苏州三角布局。
02海吉亚超越通策爱尔?
海吉亚医疗商业模式能否像爱尔和通策一样,无限复制变为永续?
医院三巨头,在扩张和盈利上平衡得最好的是海吉亚医疗,成长前景堪比爱尔眼科,内生增长超越通策医疗。
医院贡献收入万元和利润万元,海吉亚医疗上半年内生收入/利润分别为8.40亿元/1.89亿元,同比增长32.8%/39.5%,内生及外延业绩快速增长。
海吉亚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服务水平及可复制性。
据中泰证券分析,医院开建后最快17个月开始营运(行业平均36~48个月),3~9个月达到月度收支平衡点(行业平均3年),经营效率显著优于同行。重庆医院的成功运营,相继验证了在二线城市的可复制性。未来3-5年,医院持续落地并实现快速盈利,医院收入天花板可达10~20亿。从三四线城市逐步向上渗透,医院梯队,最终实现全国性覆盖,成为肿瘤民营品牌龙头。医院有重资产特征,医院中超25%为医院,且从事手术和放疗的医生一般需10年左右培养时间,所以扩张速度很慢。这也构成进入壁垒,只要布局并培育成功,很难被反转。
上半年门诊收入占比从25.2%提升至29.2%,证明患者粘性增加。住院次均收费元,门诊次均收费元。最初通过放疗切入肿瘤医疗市场,现已提供包括肿瘤筛查诊断、手术、放化疗在内的全方位肿瘤医疗服务。其他肿瘤医疗服务收入3.03亿元,大幅增长85.2%,增速远远快于放疗业务,占比提升至32.6%,较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不到1%,媲美通策医疗。
现有9医院。
医院/年分别实现收入3.75/3.62亿元,税后利润/万元,7月开始并表,增厚业绩。明年下半年,重庆海吉亚二期(床位至张)、单县海吉亚二期(床位张)竣工,年,成武海吉亚二期(床位张)竣工。医院6家(聊城、德州、无锡、龙岩、常熟、安阳)陆续3年内开业,年底预计有至少18家医院开业,床位数扩张到1万张。
非一线城市肿瘤医疗资源落后,供需缺口大。
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医院床位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患者仅得到门诊服务,未能医院周边租房等待,或者转诊多次,对病情控制极为不利。
三线及以下城市癌症发病宗数是一线城市的10倍,而治疗资源供给缺口大,异地就医负担重。
海吉亚医疗定位有合理性,医院的有益补充。
03能否成为不死族?
医院最大的逻辑就是永续增长,若未来随着先进疗法越来越有效、适应症越来越多,放疗化疗治疗占比势必越来越低,那对海吉亚的永续增长逻辑是否有影响呢?
海吉亚医疗不是创新药企或医疗器械商,而是医疗平台,任何前沿疗法,只要医保和患者自付能够承受,理论上都可以引进。
海吉亚最初通过放疗切入肿瘤医疗庞大市场,但是现已提供包括肿瘤筛查诊断、手术、放化疗在内的全方位肿瘤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肿瘤业务中,放疗相关服务实现收入1.44亿元(医院万+第三方放疗中心万),占总收入比重仅为15.4%,未来占比还会下降。除放疗外的其他肿瘤医疗服务收入3.03亿元,大幅增长85.2%,增速远远快于放疗业务,占比提升至32.6%。
放疗手段也有存在价值,焕发新生,符合当下精准医疗的趋势。对于免疫治疗无响应患者来说,放疗就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不适用于手术切除的病灶,放疗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SBRT)加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可以媲美手术。
04朗姿股份复活事件
怎么看待朗姿股份10月上涨40%?
朗姿股份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47-1.65亿元,同比增长.04%-.04%,其中Q3净利润0.54-0.72亿元,同比增长1.54%-35.58%。前期沸沸扬扬的减持事件影响逐步消退。
医美作为全市场最强赛道,会反复走强。
朗姿股份扩张复制爱尔模式,有成医美机构龙头的潜质。医美机构分散,行业集中度低,但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对设备依赖高,对医生依赖低,可复制性强,整合是大势所趋。朗姿股份自年12月以来成立了5支医美股权并购基金,合计规模22.55亿元,做好全国布局的准备,以1+N策略布局“特定区域一医院+若干家小型连锁门诊/诊所”进行扩张。晶肤轻医美诊所可复制程度更高,连锁化相对成熟,今年上半年营收1.2亿元,增速93%。
精细管理,营销成本降至收入17%,老客户占比接近六成远高于同行。晶肤医美以中小型门诊部和诊所为主,接地气,易于向高端机构米兰柏羽、高一生获客引流。
截至上半年,共有22家医美连锁机构,深耕成都、西安,在成都拥有2家米兰柏羽、12家晶肤医美;在西安拥有1家米兰柏羽、1家高一生、3家晶肤医美。
05国际医学的大与慢
怎么看国际医学三季报预告?
国际医学Q3预计亏损23,万元–21,万元,取中值环比扩大24.29%,营收74,万元–75,万元,取中值环比增加10.53%。不容乐观,医院达到收支平衡点的周期太长。
旗下三大综合性医院、医院、医院实现全面投用,影响力扩大。Q4为医疗旺季,观察盈利状况是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