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儿眼科 > 疾病危害

李克强本届政府最在意增长等5项经济指标

李克强:本届政府最在意增长等5项经济指标

2015年7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他指出,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公道区间,实现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  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本届政府最在意5项经济指标。在今年7月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他提出,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公道区间,"实现增长、物价、就业、收入、环保多重目标协调发展"。  事实上,在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召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5项指标的脉络一直清晰可见、贯穿始终。其中包括的理念与实践,投射出本届政府的施政思路,勾画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轨迹,也显示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寻求"更有含金量"增长的决心和信心。  "增长":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基础  2014年6月召开的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曾苦口婆心地对参会地方负责人说,要牢记"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并将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总理说,"我们说,不唯GDP论英雄,不片面寻求GDP,但这并不是不要经济发展的公道速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平均9.8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而现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处在"中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经济,其增速不但关乎中国当前与长远发展,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气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增长"始终是李克强最为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在过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稳增长"一直是其中重中之重的议题之一。  在今年3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说,保持公道增速、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基础。  "如果经济的'数量'指标跟不上,那'质量'指标也会下滑。"他说,"我们一定要兑现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许诺,确保经济运行在公道区间!"  "物价":不但关系宏观经济走向,更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比于"增长","物价"这项经济指标,不但关系宏观经济走向,更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物价增长过快引发通货膨胀会使百姓的钱包迅速"缩水",反过来物价负增长又会引发通货紧缩,也会直接危及经济的安稳运行。  因此,本届政府不但将"物价"列为最看重的指标之一,而且对其波动的上下限都给予了更多关注。在总理"区间全国哪家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调控"的理念中,"公道的物价涨幅"是"公道区间"的上限。  而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接待会上,李克强在回答韩国提问时强调,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中国当前物价总水平比较低,可以说是"被通缩"。他表示:"对这1问题,我们有应对,也有进一步的准备。"  根据刚刚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CPI增长1.3。这既处在总理所言的"公道区间",也为进一步推动价格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有就业就会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用"3稳"作为对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增速稳、物价稳和就业稳。他在此前的博鳌论坛致辞中说:"只要能保持充分的就业,GDP高一点、低一点都没问题,都处在公道区间。"  事实上,在各个场合,"就业"一直是李克强最为在意的经济指标之一。在过去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稿中,"就业"一词共出现了150次。  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支持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就业、适时发布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等议题,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这一"国家治理行政系统最高决策平台白癜风医治"的密集议题。  也是在这些政策的促动下,2015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8万人,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5.1之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就业实现了"逆势上扬"。  在今年6月10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就业率对衡量经济好坏"至关重要",实现充足的就业,是发展经济的基本目标。  "有就业就会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总理说。  "收入":如果没法让人民群众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作为宏观调控的传统调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这三项指标可以说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的"关注点"。不过,李克强总理领导的新一届中央政府,又为经济增长增加了新的内涵:收入。  李克强曾在一次公然讲话中提出,相对GDP的增长,大多数人民群众更关心自己的收入。他强调:"如果我们没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将"收入"列为政府经济工作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这是本届政府对通行宏观调控思路的1大补充,也是总理"惠民生"理念的直接体现。正如他在去年两会接待会上明确表示的那样:"我们更重视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  根据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继续"跑赢"GDP增速。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曾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增长幅度,这是我们很乐意看到的增长。"  "环保":既与民生紧密相连,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措施  "雾霾现在成了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辞汇之一,已成为民生改进的当务之急。对这1问题,政府决不能躲避。"2014年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开门见山地说。  围绕这1问题,他向汇报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连发数十问,还对一些列出计划的工作要求"加码",强调要加强科学论证,一旦做出许诺就一定要兑现,"政府绝不能放空炮"。  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既是城乡居民面临的"心肺之患",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一个缩影。因此,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不仅是本届政府对民生的许诺,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有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环境保护问题,前后讨论通过了被称为"大气10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称为"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畜禽范围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并部署推动青海3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5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今,中国单位GDP能耗强度分别着落2.0、3.6、3.7、4.8。2015年上半年,这1降幅到达了5.9。  "治理污染既与民生紧密相连,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措施。"总理曾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固然,本届政府最在意的这5项经济指标,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充分就业可能伴随着物价上涨;推动环保工作、关停高耗能企业,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等等。这使得本届政府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  如何让这5项指标之间更加平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7月初主持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给出答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宏观调控正确取向……在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共赢和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上延续发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nvouop.com/jbwh/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