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减肥神药,最近一个时期为数不多的市场亮点。
作为一个典型案例,GLP-1药物的强势表现已经无需赘述。可如何做好事前预判,则依然是投资者迫切关心的议题。实际上,在资本爆炒GLP-1概念之前,GLP-1类药物就已经展现出卓凡的销售成绩,而正是这种持续增长造就了它如今的成功。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全面复盘近五年全球明星药物销售情况,进而来复盘全球头部药物的迭代史,以期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下一个如GLP-1药物一样的药王级别投资机会,或许就藏在下面的四份榜单之中。
01药王之王谁是过去五年卖的最好的药物?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全面复盘了-0年的明星药物销售情况。经统计,艾伯维的TNFα单抗Humira(修美乐)的累计销售额突破千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明星药物,成为药王之王。
图:-0年全球药物总销售排名TOP0,来源:锦缎研究院
不过,Humira即将迎来专利悬崖,其营收或将逐渐开始下跌。在此之前,另一款TNFα单抗Enbrel已经先一步遭遇仿制药挑战,足可见得属于TNFα单抗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
考虑到Humira的专利悬崖挑战,新冠疫情又逐渐消退,因此适用症持续拓展的默沙东PD-1抑制剂Keytruda(K药)有望成为未来新的药王之王。同时,另一款PD-1抑制剂Opdivo(O药)同样凭借亿美元的营收入围,充分提现了PD-1抑制剂的竞争力。
目前,呈现增长态势的还有BMS的免疫调节制剂Revlimid、BMS/辉瑞的抗凝血剂Eliquis、再生元/拜耳的眼科药物Eylea、强生的自免药物Stelara、吉利德的HIV药物Biktarvy、礼来的GLP-1受体激动剂Trulicity、BI/礼来的SGLT抑制剂Jardiance、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Gardasil。这些药物有望凭借良好的增长态势,进一步获得更高的销售成绩。
可在硬币的另一面,艾伯维/强生的BTK抑制剂Imbruvica(伊布替尼)、辉瑞的CDK4/6抑制剂抑制剂lbrance、罗氏的Avastin则分别在竞争对手的冲击下,营收逐渐呈退坡态势。
综合过去五年的销售表现,全球头部药物整体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在这些头部药物中,BTK抑制剂和PD-1抑制剂是国内布局较深的两个赛道,但只有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头对头实验中战胜了Imbruvica,其他国内药企仍处于跟随状况。
一直以来,国内药企都存在过度集中某一靶点的情况,这其实完全不符合全球药物发展趋势。在PD-1之外,自免药物、HIV药物都是被国内长期忽视的重磅赛道,由衷希望国内药企能够早日走出误区。
0岁月之痕以时间为轴,进一步纵向剖析,投资者会更加清晰的看清全球头部药物的发展轨迹。
对于年和0年,全球销量TOP0的药物中,头部药物销售额有了显著提升,入围门槛也由41.71亿美元提升至68.97亿美元。其中,仅有9款药物同时存在于两大榜单中,而多达11款药物出现了更替。
图:年和0年全球药物销售排名TOP0对比,来源:锦缎研究院
在年的时候,TNFα单抗是最为火爆的药物品类,同时有Humira、Enbrel、Remicade三款药物入围TOP0。罗氏则凭借Herceptin、Avastin、Rituxan三款单抗产品,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此外,胰岛素类药物也在当时有很大的市场。
但到了0年,头部药物丰富度得到了全面提升,新冠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CD38单抗、IL-4Rα单抗、SGLT抑制剂等药物全面崛起。而胰岛素、几款单抗药物的销售则逐渐退坡,全球医药产业逐渐走出单抗为王的“生物药时代”。
从这两年TOP0药物的对比中,投资者不难得出结论: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是与时俱进的,任何技术路线都不可能独霸天下。
不可否认,单抗类生物药曾经是药物研发的主流,而小分子药物更是曾被视为落后产能。可是,随着时间轴拉长,专家们对于生物药的偏爱滤镜终会消失,产业格局也逐渐重新回归常态。无论是生物药,还是小分子药物,实则都有各自的价值。
03崛起之王哪些药物有成为药王的潜质呢?从药物增速这项数据中或许能够给出答案。
我们盘点了过去五年增速最为强劲的0款潜力药物,这其中小分子药物的数量多达13款,而生物药则仅为7款,这也从侧面说明过去五年小分子药物正在逐渐重回主流视野。
图:-0年潜力药物TOP0,来源:锦缎研究院
这份潜力榜单中,势头火热的GLP-1类药物自然展现了良好的增长趋势,诺和诺德的明星产品Ozempic(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明星产品Trulicity(度拉鲁肽)均在榜单中耀眼夺目。
除GLP-1类药物外,SGLT抑制剂和IL-3单抗也是极为引入瞩目的靶点,分别有款和3款产品入围榜单。其中,艾伯维的IL-3单抗Skyrizi更是以80%的复合年化增长率,成为当下全球竞争力最强的新药,甚至有望接棒Humira成为下一代药王。
GLP-1类药物固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药物之一,但其也并非独一份的存在,如今资本过度追捧像极了当年对于PD-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