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一家有着65医院,在武昌区这块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医院的地盘上,显得很无足轻重。直到这个冬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降临,把这医院、老医院、破医院推向了这场战争的考验中。
冲锋号角吹响
年1月21日上午,该院党委书记严佑琴书记接到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命令,医院确定为医院,医院基础条件差,设备老旧,人力缺乏,怎么办?命令就是战斗的号角,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挑起了重担,积极响应市区防疫指挥部要求,在36小医院变身为“新冠肺炎”医院,成为了武昌地区首家接医院。
全员投入战斗
在医院还在进行着微改造时,就不停的有病人来问什么时候可以看病,那急切期待医院每一个忙碌着准备开诊的人忘记了自己都30多个小时没合眼,在短短的时间里,转出办理出院多人;分流安置门诊医保重症患者近人;不停地给多前来就诊的非新冠病人解释;全院各科室人员经过短暂的培训,全部上了一线。有已退休的、有将退休的,还有正在哺乳的医生;外科、骨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主任和医生都看起了发热门诊。
门诊排起长队
因为是武昌区第一家开始接诊新医院,1月22医院大门外等待就诊的患者就排起了长队,医院大门外的马路上,晚10时开诊,瞬间患者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涌进了发热门诊,一下就把整个走道挤满,一晚上接诊了人次。1月24日,将新大楼二楼门诊全部开放作为发热门诊接诊患者,诊室由6个增加到12个。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门诊一楼留观室不够,又增加二楼留观,最多每日留观患者40多人,共接诊发热病人人。
病房一床难求
医院腾出了新大楼四个病区、ICU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收治,张床位几天之内全部收满。依然有很多的病人没有床位收住院,为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医院想尽一切办法,将55年修建的老住院楼一楼、二楼逐步清理、改造,再次开辟出五、六两个病区,依然一床难求,为进一步缓解收治压力,又将门诊楼二楼原超声中心改造为留观病区。为了加床收治病患,书记带头深夜搬行军床到六病区收治病人。收治入院患者人,治愈出院人。
破医院大改造
医院处于整体拆迁好过渡时期,房屋设施设备破旧,在医院购置了多万的医疗设备,CT、呼吸机、监护仪、血滤机应有尽有;环保移动公厕来了,解决了就诊患者方便之急;帐篷搭起来了,解决了患病群众风雨之中等待之苦;核酸检测实验室新建起来了,解决了患者长期预约不上检测之苦,做到了应检尽检,早期诊断;个氧气瓶、推车及时买回来了,解决了危重症患者氧气流量不够的问题,提高了治愈率;不仅如此,发热门诊改造、病房缓冲区改造、检验科标本接受处置间新建、垃圾暂存间新建、环保处理医疗废弃物、发电机安装等等,各项后勤保障措施到位,确保医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患者救治、疫情防控、院内感染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小医院服务好
由于不能使用中央空调,在下雪的那天为了不让患者挨冻,党委书记亲自和洗衣房的同事们一起套被子到深夜,给正在住院的近个病人加送一床暖心新棉被。为了不让患者吃冷饭,每个病区又增加了微波炉;为了不让病患寂寞难耐,还给在院病人每人发放收音机;为了稳住吵闹要出院的老年病患邱爹爹,护士三人陪他一起表演三句半;三十晚上送饺子,十五夜里送汤圆,让孤独的患者有了家的感觉。
领导带头作表率
党委书记严佑琴面对此次疫情,时时刻刻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前线,带头是她日常工作的名片,敬业是她平时工作的写照,肆虐疫情来临之前她就是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人书记和院长,医院到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和不知疲惫的脚步,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中,她充分发挥感染科专家的特长,医院专家组组长指导各病区医师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亲自到各病区和重医院、医院、河北医疗队等外援专家一道共同抗击新冠肺炎;和我国著名的呼吸科专家王辰院士一道探讨新冠肺炎的救治;和中医专家仝小林院士一起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成果。医务办郭险峰主任,处理协调各种事务,患者入院、出院、转院;医生值班、调班、加班;数据统计、整理、上报,整日忙碌着。
关心关爱职工
关心在岗医务人员,不断改善医务人员休息环境和居住环境;不断加强院感防控,加强自我防护培训,早期虽有职工感染但都是轻症,一旦发现立即休息检查住院治疗,特设了一个病区集中收治感染职工,书记多次亲切看望感染职工;质控部石玲主任亲自为感染职工打扫病房,送鸡汤排骨汤和各种食物补品;人事科季梅科长自己动手到酒店作消杀;护理部主任冷伶为全体护士家属发出了感谢和慰问信。
恢复正常医疗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尚未结束,七医院即将投入非新冠的行的战斗中,按照市指挥部要求,顺利将ICU7位病危患者和其他病房87位患者安医院,即将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七医院经过新冠肺炎防控救治的大考,赢得了阶段性胜利,即将起航开启新的征程!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刘坤)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