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儿眼科 > 治疗原则

中国眼科市场接近2,亿,谁是下一个

文章来源于深度产业观察

『金眼银牙铜骨』,眼科是个公认好赛道。爱尔眼科年上市,上市至今后复权区间涨幅达到76倍。今天一梳理看下眼科亿赛道下,眼科器械,眼科服务,眼科用药各个细分领域的公司及未来机会。

一、眼科市场:全球患者数量庞大超过40亿,中国市场具备潜力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常见的眼科疾病包括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黄斑变性(AMD)、结膜炎和视网膜动脉硬化。

1.放眼全球:眼科疾病患者数量超过40亿,预防/治疗率有待提升

眼科疾病患者数量庞大,近视+老视人数合计超过40亿。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年全球26亿人患有近视眼,其中19岁以下的近视人数达到3.12亿;18亿人患有老视;万年龄40~80岁的人患有青光眼;全球30~97岁的人群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人数为1.亿;1.46亿人患有糖网;全球沙眼患者万人。致盲原因中白内障占39%、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占18%、青光眼占10%,这三种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致盲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眼科疾病患者人数持续上升。根据WHO预测,全球近视人数和高度近视人数也将不断攀升,于年达到33.16亿人和5.16亿人;眼睛损伤重点疾病AMD和青光眼,WHO预测两种眼科疾病人数将在未来十年持续上升,在年分别达到2.43亿人和万人。

WHO指出,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能被预防或尚待解决,其中尚未得到戴镜矫正的屈光不正有1.亿、白内障万、青光眼万、角膜混浊万、DR万、沙眼万、尚未得到戴镜矫正的老视眼8.26亿人。人口老量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获得眼科护理机会有限是视力障碍人数不但增长的原因。在国家卫生服务中,包括在初级卫生保健级别,需要进一步开展眼部保健工作,通过预防、早期发现、治疗和康复服务,确保满足更多人的眼部保健需求。

2.聚焦中国:眼科疾病患者占人口总数70%,屈光不正是最大赛道

中国眼部疾病患病人数超过10亿,其中近视和干眼症患者占人口总数60%以上。根据年第三届中国眼健康大会报告数据,截至年我国眼部疾病患者总人数至少超过10亿,总人口中占比超过70%,其中近视和干眼症患者人数最多,共有约9.2亿人,占人口总数的65.95%(截至年)。除此之外,我国存在的其他眼部疾病患者人口数量超过1.5亿。

未成年人近视率不断攀升,老龄人口患病人数不断增长。中国近视人口约6亿,且以年轻群体为主,一项针对56万人的调查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近视率为17%,18岁人群近视率超过80%;此外,老龄化不断加剧使得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等年龄高度相关的眼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带来眼科医疗需求的增加。

中国患病人数远超美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年对主要眼科疾病的中、美两国人数进行统计发现,中国患病人数远高于美国,其中干眼症和葡萄膜炎的患病人数甚至为美国的10多倍,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患病人数高出美国2亿多、白内障患病和20岁以上近视人数均较美国高出1亿多。

眼科市场按照疾病分类,屈光不正具有最大的市场规模,全球规模约为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也超过亿元,其次是视网膜疾病,全球规模达到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有40-50亿元。白内障、干眼症的市场规模相似,在全球及国内分别达到约40亿美元和25亿元左右规模。青光眼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二、眼科市场:中国眼科市场规模接近2,亿元,服务市场占比73%

按产业链类型,眼科市场可细分为医疗器械、眼科用药、医疗服务。据金氪咨询统计,目前我国的整体眼科市场规模接近2,亿元。根据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眼科医疗市场占有最大的细分市场份额,年达亿元,占比73%,其次为眼科器械市场,市场总规模约亿元,占比16%,最后为眼科用药市场约亿,占比11%。

1.眼科器械:中国市场复合增速近30%,国产替代潜力可观

1).国际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中国市场复合增速达到19.2%

国际眼科器械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呈稳步增长趋势。根据全球领先的眼科医疗公司爱尔康公司的报告及估算,年全球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亿美元,预计年至年复合增长率为4%。

眼科器械市场包括眼外科和视力保健两大领域。年,全球眼外科市场规模约90亿美元,其中植入性产品(人工晶状体、青光眼手术产品等)、耗材产品、设备及其他市场规模分别约为30亿美元、40亿美元、20亿美元;视力保健市场规模约亿美元,占比56%,其中隐形眼镜、眼部健康产品市场规模分别约为80亿美元、60亿美元。在细分领域中,植入性产品预计增长率6%,将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

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19.2%,预计年可以超过亿元。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年,我国眼科器械市场规模自亿元增长至约亿元,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9.2%,未来按照复合18.5%增速预测,年市场规模可达到亿元。

对标全球数据,我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据Evaluate数据显示,年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眼科占比7%,排名第五;但在国内,据年医疗器械蓝皮书数据统计,中国医疗器械中,眼科占比仅1%。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角膜接触镜和人工晶体在眼科医疗器械市场中占比较高,分别为22%和17%,且预计未来保持高增长,其原因在于:屈光不正患病率和白内障手术率的提高,治疗这两类眼科疾病的产品份额上升。

2).技术、品牌壁垒较高,外资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进口替代潜力可观

眼科器械行业寡头垄断明显,市场基本由外资品牌占领,行业高度集中,前十名份额合计超在95%以上。依视路、诺华(爱尔康)、强生(眼力健)等三家企业占据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产品为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及眼科检查治疗设备等,其中诺华(爱尔康)为全球最大的眼保健公司之一,其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产品全球销售额均超过十亿美元。

目前国内的眼科上游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但未来国产品牌具备进口替代空间。在眼科器械、耗材领域,国产品牌与进口产品在技术和质量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但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同时国产品牌的上市也通常会影响现有市场的价格体系,利于各种原本昂贵的眼科器械及耗材的普及。就公司而言,诺华市场份额占比7.2%,排名第一,博士伦和强生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6.8%,5.9%,紧随其后;此外,雅培、拓普康、海昌、高视远望、六六视觉、卫康、欧普康视等占比较高。

国内厂商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中高端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实现突破,进口替代可期。

年,爱博诺德推出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高端屈光功能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市占率达到10%,年推出角膜塑形镜新产品。蕾明视康旗下产品蕾明RS系列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年9月获欧盟CE认证,年获CFDA批准。年5月18日,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药联合采购办公室(3+N集采联盟)对议价组人工晶体开展议价谈判工作。在与多家国际一线进口品牌的激烈竞争中,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昊海生科、无锡蕾明视康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天津世纪康泰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五家国产人工晶状体生厂商中标。

2.眼科药物:技术壁垒高、产品获批慢,中国市场份额约10%

1).国内眼科药品市场集中度高,进口药物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

全球与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于年分别超过亿美元和30亿美元。据统计,年全球眼科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84%,其中市场份额Top3的地区为美国40%、欧洲18%和日本14%;中国市场规模于年达到32亿美元,占比约为10%,-年复合增长率为7.46%。,预计未来中国市场将以复合年增长率为16.0%速度增长,于年市场规模接近60亿美元。

国内眼科药品市场集中度高,进口药物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米内网数据显示,年医院眼科用药情况中,进口药物占据了64%,而国产药物仅占36%。眼科用药市场的TOP4分别是瑞士诺华占25.35%、日本参天占14.24%、德国Ursapharm占6.32%、沈阳兴齐眼药占4.71%,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50%。

2).眼科药物基础研究进展缓慢,获批数量少,创新药物稀缺

眼科领域治疗性药较为缺乏,其原因主要在于:由眼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大部分疾病难以通过药物治愈;眼科药物研发技术难度大、时间长;眼科药物学术推广成本高等。年以来中国仅有7种眼科新药获批,均由跨国药企开发,美国共有17种眼科新药获批,虽高于中国,但国内、外的新型眼科药物仍然稀缺。

3.医疗服务:年中国市场规模超千亿,五年复合增速接近20%

1).诊疗人次逐年增长,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眼科医疗服务主要分为屈光手术、眼病诊疗以及医学视光。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眼,是指当眼调节放松状态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从而不能清晰成像的屈光状态。眼病诊疗主要是指针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疾病,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除屈光手术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以外,医学视光是通过非手术方式来矫正屈光不正,通常由医学验光配镜和屈光不正视力矫正两部分组成。

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体量大且增速可观。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年的人民币.1亿元增长到年的人民币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预计到年可超过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细分市场上,医学视光、白内障、屈光手术分别占据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的前三位,占比分别达到21.3%、18.1%和16.8%,合计超过50%,眼底疾病和眼表疾病占比分别达到14.6%和8.8%。

随患病人数的增长,医院诊疗、入院人次连年上升,人民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加强。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年-年,医院诊疗人次从万增长到万,入院人次从56.9万增长到.2万,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0.9%和19.77%。据国家统计局统计,3-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从元增长至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从6.9%增长至8.5%,人们眼科保健意识的加强为眼科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我国眼科疾病治疗渗透率低,具备市场潜力。以屈光手术为例,我国屈光手术的市场渗透率仅为美国的1/3左右。目前,我国屈光手术量约为万例/年,若根据6亿近视人口推算,我国目前屈光手术率约为0.25%。根据美国屈光手术协会的统计数据,年美国屈光近视手术量约为84万例,美国眼科协会统计美国5岁以上人群近视发病率约为30%,推算可得美国约有0.9-1亿近视人口,近视人群屈光手术比例在0.8%至0.9%之间。可见,中国屈光手术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潜力很大。

我国白内障治疗率约为2.6%左右,手术例数逐年增长,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白内障治疗率从年1.9%上升至年的2.4%,复合年增长率为5.5%,预期年有望达到2.8%,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防盲治盲网的数据及第三届中国眼健康大会信息,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由2年的万例增加至年的约万例,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90%,年的CSR(每年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为2,,提前实现了《“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的我国CSR要在年年底达到2,以上的目标,但是仍未达到WHO组织设立的消除白内障致盲所必须的CSR阈值0,与美、日等达国家10,以上的CSR差距明显,甚至还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仅为其1/2水平。

2).民营机构占比约90%,医院表现出色

眼科医疗服务医院眼科、公立大型专科、医院医院。

医院数量增长较快,医院表现良好。医院的针对性强,可复制性强,且往往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就医环境,未来有望成为主要经营业态。年我国眼科公立和医院市场规模分别为.8亿元和.6亿元,医院整体规模仍高于民营亿元,但-年医院的复合增速为20.7%,医院18.9%,预计未来五医院将分别以复合增速20%和15.8%增长,于年可分别达到.8亿元和.7亿元的市场规模。

医院中,医院占比超过90%,表现优异。年至年,医院数量明显上升,年至医院数量从家增长到家,复合增速达到16.01%,医院总数5.2%增长率。其中,医院发展迅速,快速从年的家增长至年的家,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22.4%。

3).医疗服务具备资金、专业人员等壁垒,资源供不应求,地区分布不均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对医疗设备依赖度较高,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达.18亿元,-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9.45%。从设备价值构成来看,医院万元以上设备中万元以上设备共1,台,占比仅2.50%。

眼科医疗对专业人员依赖度高,职业队伍持续扩大,但资源仍稀缺。医院执业医师数量从年约8,人攀升至年的约16,人,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18.0%。医院眼科护士数量增长更加迅速,快速从年约13,人增长至年约27,人,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19.7%。目前全国医院医生较为稀缺,年中国每百万人眼科医生数量约为26.4人,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每百万人眼科医生数为.1人,美国每百万人眼科医生数为54.7人,英国每百万人眼科医生为46.4人。

眼科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眼科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眼科治疗资源存在省会强、基层弱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东部地区的眼科病床密度显著高于中西部省份。主要原因财政收入和人才培养在经济发达地区都更占优势。按照眼科病床数量比较,上海市、北京市的眼科病床数量处于全国前列,分别达到万张/平方千米和张/平方千米,眼科诊疗资源丰富。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其他省份以及中部省份的眼科资源有望快速增长,有较大发展潜力。

三、一级市场:眼科医疗服务最受资本青睐,医院

依据企查查数据,至今大部分对于眼科市场投资投向眼科医疗服务市场,且绝大部医院。其中爱尔眼科最受资本青睐,获得高瓴资本投资。

医疗器械行业投资规模小于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其中投资金额最大的是艾康特公司,受到红杉资本青睐。艾康特公司致力于眼科眼视光领域医疗器械全套创新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企业现已完成A轮融资,并已锁定A+轮融资,总体融资金额超亿元。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夏尔巴投资、复星创富、松禾资本、元生创投、横琴金投等共同投资,本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艾康特多款眼视光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临床与注册进程。

四、标的梳理:眼科赛道逐渐成熟

1.A股标的:产业链全覆盖,医疗服务机构扎堆上市

在A股上市的公司中,从事医疗器械的主要有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和昊海生科;从事医疗服务的主要有光正眼科和爱尔眼科;从事医药生物的主要有兴齐眼药。

1).医疗器械:欧普康视、爱博医疗

欧普康视: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欧普康视,于年在创业板上市,是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是大陆地区首家同时取得角膜塑形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角膜塑形镜需晚上佩戴,白天摘掉后可以保持清晰的裸眼视力,对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非手术防控方法,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年6月发布的《近视防控指南》中。目前国内共有9家厂商的角膜塑形镜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仅有两家国产企业产品获批,分别为欧普康视的梦戴维和爱博诺德的普诺瞳,其中爱博诺德的普诺瞳于年3月获批上市,进入市场时间较短。

欧普康视营业收人和净利润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于年分别达到6.46亿元和2.95亿元,规模体量较大,且增速可观,-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43.89%和40.87%。

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为角膜塑形镜,营业收入占比达到67.54%。产品“梦戴维”市占率国内第一;高端系列产品DreamVision拥有智能设计、验配简单、全自动生产等优势,有望助力公司产品实现量价齐升。

爱博医疗:眼科医疗领域创新型领军企业,把握进口替代机遇

爱博医疗作为国内眼科医疗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是国内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也是国内主要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之一。年7月29日,公司在科创版成功上市。爱博医疗主要生产的人工晶状体属于高值医用耗材,其带量采购已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开,爱博医疗作为新进入市场的国产厂家,其中标产品可快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快速实现以价换量、进口替代的机遇。

其规模体量与欧普康视相比较小,但增速十分可观。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在年分别达到1.95亿元和万元,-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61.53%,年净利润为年净利润的3.24倍。

2).医疗服务:机构扎堆IPO上市,爱尔眼科为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

爱尔眼科: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

爱尔医院规模和医疗能力均居领先地位的眼科医疗集团。公司于年10月30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截至年11月,医院及视光中心数量合计达余家,其中中国内地余家、中国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80余家、以及东南亚12家。中国内地的年门诊量超1万人次。

爱尔眼科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规模巨大,于年分别达到99.9亿元和14.31亿元,-年增速分别维持在20%和30%以上,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增速降为负数。

近期,辽宁何氏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厦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普瑞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区域眼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都发起了创业板IPO冲刺,三家的对标公司均为爱尔眼科。

华厦眼科:

华厦医院集团是中国大型眼科医疗连锁集团,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公司的主要诊疗项目主要有:白内障专科、屈光专科、眼底病专科、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专科、眼表病专科、青光眼专科、眼眶与眼肿瘤专科、眼外伤专科、眼视光。

普瑞眼科:

普瑞眼科是一家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保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全科医疗服务的专科连锁医疗机构公司提供的眼科全科医疗服务主要分为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医学视光项目以及综合眼病项目四大类。

何氏眼科:

集团始建于年,是专注于眼科专科医疗服务和视光服务的控股连锁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眼病患者提供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诊疗服务项目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常见致盲性眼病,也包括干眼、中医等特色诊疗服务;同时针对屈光不正开展光学矫正、屈光不正手术及视功能训练等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

从年数据来看,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与爱尔眼科的规模相差很大,但就毛利率而言,何氏眼科与爱尔眼科持平,均接近50%,其余两家也在40%以上。

就三家公司对比来看,华厦医院数量、营业收入规模和手术诊疗案例数最大。

四家公司各有优势:爱尔眼科优势主要在于资源丰富、连锁优势明显以及医教研体系成熟;华厦眼科在品牌、技术和规模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普瑞眼科的屈光项目是公司优势业务,品牌受到患者认可;何氏眼科经营具有特色,以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同时拥有独特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项目。

3).眼科医药:兴齐眼药专注于眼科药物领域

兴齐眼药专注于眼科药物领域,覆盖十个眼科药物细分类别,可生产凝胶剂、滴眼剂、眼膏剂等多个剂型。两款重磅药物:用于近视防控的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唯一获批临床(儿童近视适应症),并获批院内制剂,国内首家和唯一一家获批生产用于干眼症治疗的环孢素滴眼液(II)。相较眼科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企业,兴齐眼药规模不大,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42亿和0.30亿元。

2.三板标的:整体规模体量小,集中在医疗器械领域

对比A股来看,当前新三板标的公司规模体量小。从产业链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这一领域,代表企业有新眼光、迈达科技等。

迈达科技:以眼科超声产品为核心

迈达科技立足于以眼科市场为基础的专科医疗仪器,依托超声、激光、视光技术领域及自主创新的优势,研发了以眼科超声产品为核心的眼科诊断与治疗系列产品,同时公司还开辟了泌尿、皮肤和耳鼻喉科等一批创新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眼科诊疗设备是迈达科技公司基础性产品,-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89万元、2,.67万元和3,.8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2.25%、42.20%和45.80%,金额和占比均呈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良好市场环境以及技术领先带来的竞争优势。公司立足于眼科超声诊疗设备,并拓展技术领域,不断开发眼科非超声诊疗设备。报告期各期,公司眼科产品中超声产品收入占比均超过85%,占比相对较高。

-,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逐年增加。营业收入于年达到.97万元,净利润在9.97万元增长至.29万元,-年复合增速达到49.53%。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3.港股公司:朝聚科技,华北领先大型眼科医疗服务集团

近日,港股市场迎来了第一家根植中国的大型眼科医疗服务集团:朝聚科技。朝聚眼科是一所民营眼科医疗机构,于年在内蒙古包头创立。从创始至今,公司建立广泛的医院及视光中心网络,横跨中国五个省份或自治区,扎根于中国华北地区,现经营由17间医院及23间视光中心所组成的网络。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统计,公司年收益总额内蒙古地区排第一,华北地区排第二;年临床眼科收益中国排名第五。

朝聚眼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较快。公司年和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3亿元与7.15亿元,同比增长13.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97亿元,同比增长8.5%。公司在和年净利润分別为0.29亿元与0.71亿元,同比增长.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增长67.6%。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眼科服务及和基础眼科服务,其中消费眼科服务为公司未来发展重点。消费眼科服务包括屈光矫正、近视防控以及提供视光产品及服务,在年、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和2.6亿元,同比增长30.4%,年前三季度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8.0%,得益于公司获客能力的提升;基础眼科服务包括公共医疗保险计划可能涵盖的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底疾病、眼表疾病、眼眶疾病及小儿眼病等多种常见眼科疾病治疗,年、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4.1亿元和4.5亿元,同比增长9.3%,年前三季度收入3.1亿元,同比有所下跌,主要由于新冠疫情使得就诊人次减少。

通过多年的经营与发展,公司在行业地位、技术人才、治疗服务和管理团队方面建立起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公司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把握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vouop.com/zlyz/12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