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停眨眼?咬嘴唇?咧嘴?挤鼻?摇头?耸肩?清嗓子......以为这只是孩子的坏毛病吗?
其实不然,很可能是小儿抽动症!那么小儿抽动症是什么呢?今天宝姨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受访医生
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张蓓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肌肉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6-10%,以5~10岁最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儿的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大部分抽动症患儿伴有共患病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感统失调、抑郁、焦虑。小儿抽动症有何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化,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大多数的运动抽动先从头面部开始。表现为眨眼、撅嘴、口角抽动、皱眉、舔舌、吸鼻、斜眼、摇头、扭颈、耸肩,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也可表现为清嗓子、干咳、嗅鼻、犬吠声、尖叫、秽语等发声抽动。
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引起小儿抽动症的原因?
小儿抽动症目前病因还不明确,有多种学说。首先与遗传因素有关,以神经生理、生化代谢和环境因素以及发育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主要如下: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抽动症,孩子发病率也比较高,双胞胎发病率也相对比较高;
2、一些研究发现抽动症的病人脑内部分生化物质合成障碍;
3、脑的结构或功能异常,部分研究发现抽动症患儿,脑部基底节部位发育异常;
4、心理因素: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受到各种因素刺激,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抽动症的发生。
张蓓医生称,抽动症是儿童期一种常见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抽动症是一种疾病不是一种坏毛病,以前都把它当成坏习惯或者坏毛病不予重视,甚至不给孩子看医生,也不会治疗,从来不把它当成病这是需要注意的;
2、避免误诊,要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医院的儿保科、儿科还有小儿神经内科均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总眨眼睛是眼睛不舒服就去眼科,孩子嗓子出声音首先去耳鼻喉科等,治疗很长时间才可能发现不是这类疾病,所以在临床上误诊的现象非常多;
3、抽动症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诊断和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拖延时间长以后,特别容易出现共患病或者并发症,这样会给孩子的社会功能带来明显影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宝姨精选推荐区
往期回顾
1、宝宝几个月出牙算正常?这些注意事项宝妈需了解~
2、宝宝有这些症状,可能是消化不良!
3、婴幼儿到底需不需要额外喂水呢?医生是这样说的......
4、孩子睡觉爱磨牙?不要怕,找对原因是关键!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监制/杨韬
统筹/付首鹏
编辑/关彩晴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服务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