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是人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快速期,这一时期的视觉发育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视功能(视力)异常的发生,开展视功能(视力)筛查,通过建立视觉发育健康档案数据库,可以尽早发现视功能(视力)的异常,找到影响视力发展的原因,确定婴幼儿视觉发育规律,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婴幼儿的视觉功能(视力)障碍以利于儿童的整体视觉发育。
一、幼儿视觉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视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是来自视觉。良好的视觉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光觉、色觉、形觉与立体觉,其形成首先有赖于儿童期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1)通过比较同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正常值来评价婴幼儿的视觉发育水平;
(2)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异常的屈光不正,双眼视功能异常,眼部调节及健康问题,神经学发育异常等;
(3)筛查任何相关的发育、心理异常等。
二、婴幼儿视觉里程碑
出生后:视觉行为特征
出生时(40周):视力20/-(双眼)、20/-(视觉电生理检查)、获得全视野(视动性眼球震颤OKN)
2-3月龄:可追随人脸移动、注视静止目标部分。
婴儿获得:扫视性追随、辐辏运动能力
6个月:双眼视、融合、立体视、视力20/80-(选择性观看FPL)、20/25(视觉诱发电位VEP)可拿够小物体、识别人脸。
三、婴幼儿的视力检查
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发育特点,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判断和检查方法:
1.优先注视法(PL)
优先注视法(PL)的原理是由于孩子天性喜欢看花纹,而不是空白的背景,主要测量的是条栅视力。PL的视力卡是由一系列的灰色硬纸板制成,每块的一半是空白,而另一半则是垂直的黑白相间的条栅图形,卡片的中央有一个小孔。通过观察婴幼儿的注视情况,测定婴幼儿注视方向和注视两物体的时间百分比。通常我们使用低于其相应年龄正常估计视力阈值的视力卡来开始检测,若确认小孩能辨认此水平的视力,马上更换更精细的视力卡再检查,进而来判断孩子的视力。
2.视动性眼球震颤(OKN)
将涂有黑白条栅的特定频率的测试鼓置于幼儿眼前,并缓慢转动,在鼓转动的时候,幼儿双眼先是顺着鼓转动,随之产生一急速的逆向的回退性转动,这种重复的顺向和逆向转动,叫视动性眼球震颤(OKN)。医生注意观察婴儿的双眼转动情况,并逐步将条栅变窄,直至幼儿不产生OKN之前的条栅即为幼儿的视力。
3.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指在适宜的视觉刺激条件下,所记录到的皮质视区的电位变化,其刺激装置一般为不停变化的棋盘式方格图案,以棋盘格的大小表示空间频率,反转的速度表示时间频率。以记录到的被检者的电位变化是否正常判断其视力情况。一般以被检查者所能分辨的最小棋牌方格所对应的视觉作为对其视力的评估。
4.图形视力表
图形视力表一般适用于2-3岁的婴幼儿。我院通常以E字视力表为准,若较小孩子不能辩认,则使用图形视力表,图形视力表是根据儿童熟悉和喜爱的各种图形来代替E字表来检查视力按照视角的大小设计的,测定方法同E字视力表检查。3岁以后,一般就可用E字视力表检查了,方法与成人相同。
三、幼儿屈光状况检查
屈光不正的检测是儿童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小儿表达能力有限、注意力不集中、配合度欠佳,对其的屈光检查较困难,加上幼儿视力变化快速的屈光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频繁的复诊。目前英翔视光眼科开展的有:
1.睫状肌麻痹验光
睫状肌麻痹剂的主要功能是放松睫状肌,消除调节对屈光度的影响,同时该药物还具有放大瞳孔的作用,有利于影动的观察。儿童调节作用比较强,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在验光过程中如果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睫状肌不能完全放松会造成额外的调节形成对验光的干扰:近视眼的验光结果可能会比实际的高(若按这样的结果配镜容易促进近视的发展);远视眼的验光结果会比实际的要低。所以,为获得准确屈光度,儿童屈光不正需要充分睫状肌麻痹后验光。
但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属于医疗行为,应到专业眼视光机构,在眼视光主任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
2.近距离检影法
近距离检影法是一种客观的验光方法,准确的检影需要患儿稳定的调节状态,通常通过以下方法来达成这个目的:
(1)让患儿注视远处;
(2)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药物;
(3)使用不足以引起调节反应的检查视标,如绿色的图案。
检影一般在较暗里的环境下进行,检影镜的灯管不会形成有效的调节刺激,当检查者在完全黑暗的环境给患者做检查时,患儿的调节系统会进入“张力”状态,即+0.75D,同时将检查者50cm的检查距离计算入内,总的调节因素为-2.00+0.75=-1.25D。
潜在的可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房间内照明较亮、工作距离太近以及儿童太顽皮不愿意注视检影镜的灯光等。
3.视力筛查仪
视力筛查仪是一种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双目视觉筛查仪,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就能够初步判断孩子的屈光状况。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可以及时的了解孩子眼睛的发育情况。
四、幼儿的视功能检查
1.对比敏感度检查法
这种检查方法的设计原理也基于PL检测法,所谓对比就是指黑白条纹之间的亮度反差。条栅的数目称为空间频率,单位为周/度,用每度视角所包含的条栅数目表示,两条相邻最亮的条栅为1周。条栅越粗,空间频率越低;条栅越细,空间频率越高。在同一空间频率,能被检查者所识别的最小对比度即为对比敏感度阈值。
2.视野检查
幼儿的视野检查难度较大,一般无法进行仪器检查,多采用对比法。患儿与检查者相对而坐,相距半米左右,眼位在同一高度。检查患儿右眼时,检查者以左眼注视患儿的右眼,双方的另一只眼均遮盖,相互对视。检查者将手指放置于两人的中间,在各个方位由外周朝中央移动,若患儿与检查者同时看到手指,则视野大致正常。
3.色觉检查
婴幼儿尚无准确可靠的色觉检查方法,但对2岁以上的小儿可采用彩色物体识别法。将不同颜色和色调的线团放在一块,检查者手持不同颜色的线条,让患儿从线团中挑选出与检查者手持颜色一样的线条,可简单判断其色觉分辨力。
4.立体视检查
可以使用立体图的圆圈或动物来检查,对于立体视差的小孩应检查是否存在单眼抑制。我院采用的Worth四点法,由手电筒发出四个颜色的光,戴标准红绿眼镜,右眼红色,左眼绿色,只有具备融合力的孩子才能看到四个点,左眼抑制的孩子将看到两个红点,右眼抑制的孩子将看到三个绿点。
5.遮盖实验
是常规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检查患儿是否有显著的斜视或隐斜。也可以用来比较双眼的视力。
6.角膜映光法
当患儿视力太差、旁中心注视或不合作而无法进行遮盖实验时,角膜映光法能较好地测量偏位偏斜。
五、儿童屈光发育档案
屈光发育档案就是连续跟踪、检查儿童眼球发育情况,与同龄儿童正常值对比,当相关的检查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对已近视的儿童则采取措施减缓近视发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怎样发现儿童“近视的苗头”。传统的做法是,当发现孩子出现视物喜近;头位异常(偏斜)、看电视眯眼现象时就怀疑近视了。然而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常常近视已经发生,甚至是高度近视了。临床上首次验光发现中高度的近视屡见不鲜。而给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则是最好的近视预警方法。因此,应该从3岁开始就到专业眼视光机构为孩子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
另外,英翔视光眼科每年走进幼儿园及中小学开展视力筛查、举行科普讲座、及爱眼护眼宣教并发放《近视防控指南》。
五、婴幼儿与青少年阶段屈光发育规律
角膜曲率、眼轴、晶状体的发育变化,组成了屈光度的变化。我国多数研究支持,亚洲人出生时,屈光状态在+3.00D左右,随后远视度数逐渐减低,14岁以后完成正视化。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的身心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的视觉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来自两只眼睛的同等视觉信号输入对大脑视觉中枢的正常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眼睛不能够向大脑传送清晰的图像信号,视力就会受到限制,在以后日常生活中也难以纠正。但如果能尽早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处理及时干预。因此,英翔视光眼科提醒您,对于不会表达,配合不太好的幼儿,做早期、定期的视力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翔视光眼科:
湖滨中大道与青龙街交叉口(东来顺饭店往南米路西)
-2182218-
英翔眼镜:
澳德乐店:澳德乐时代广场B1东区超市入口
德百运河广场店:德百运河广场一楼中庭
平原一店:德州市平原县十号路中段路东-
平原二店:平原县青年路老家庭号北米路东-
陵城区一店:医院中兴路号-
陵城区二店:政府路中段(农业银行南临)-
宁津文昌路店:宁津县文昌路领秀城东门北侧英翔眼镜-
宁津中心街店:宁津县中心大街海洋家电斜对过(原大厦化妆城)
-
宁津福宁路店:宁津县福宁大街方圆小学对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