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药学室
抗菌药
1、青霉素注射剂: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
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2、头孢唑林注射剂:一日50~mg/kg,分2~3次。早产儿及一岁以下小儿不推荐使用。
3、头孢拉定注射剂:1岁,12.5~25mg/kg,6小时一次,静脉给药或肌内注射。
4、头孢呋辛注射剂: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一日50-mg/kg,分成等量每6-8小时给药一次。严重的感染日剂量可达mg/kg。在细菌性脑膜炎,推荐开始一日~mg/kg,每6-8小时静脉注射。
5、头孢硫脒注射剂(限制级):一日50~mg/kg,分3~4次。静脉给药或肌内注射。
6、头孢他啶注射剂(限制级):2个月的儿童,一日30~mg/kg,分2~3次。免疫受抑制或患有纤维化囊肿的感染患儿或患有脑膜炎的儿童,一日mg/kg(最高剂量每天6g),分3次给药。新生儿至二个月龄的婴儿:一日25~60mg/kg,分2次。新生婴儿的头孢他啶血清半衰期是成人的三至四倍。
7、头孢美唑注射剂:一日25~mg/kg,分2~4次;严重感染,一日mg/kg,分2~4次。静脉给药。
8、拉氧头孢注射剂(限制级):小儿一日40~80mg,分2~4次;严重感染,一日mg/kg,分2~4次,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9、克林霉素注射剂:4岁以内儿童慎用。一个月小儿不宜使用。轻中度感染:一日15~25mg/kg,分2~4次给药。重度感染:一日25~40mg/kg,分2~4次给药。静脉给药或肌内注射。
10、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8岁以下患者禁用。
抗真菌药
1、大扶康注射液:每日一次给药。
粘膜念珠菌病,一日3mg/kg。
系统性念珠菌病和隐球菌感染一日6~12mg/kg。
防止艾滋病患儿隐球菌脑膜炎复发;一日6mg/kg。
为防止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经细胞毒化疗或放疗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和时间长短,氟康唑的剂量应为一日3-12mg/kg。
2周患儿剂量同上,72小时给药一次。3-4周患儿,剂量同上,48小时给药一次。
2、伏立康唑注射剂:4mg/kg,一天2次。
止血药
1、止血敏注射液(酚磺乙胺):10mg/kg,单日不超过mg。
2、邦亭注射剂(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一般出血:肌肉注射0.3~0.5单位。
胃肠道反应药
1、甲氧氯普胺注射液:6岁,每次0.1mg/kg。6~14岁,每次2.5~5mg/kg。
解热镇痛药
1、尼松(酮咯酸氨丁三醇):不推荐用于2岁以下儿童,仅以单次静注或肌注给药方式用于儿童,肌注剂量不超过30mg,静注剂量不超过15mg。
肾上腺皮质激素
1、甲强龙:婴儿和儿童可减量,但不仅仅是一句年龄和体积大小,而更应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反应。每24小时的总量不应少于0.5mg/kg。
2、地塞米松:尽量选用短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如小儿确需使用地塞米松(长效糖皮质激素),须十分谨慎,注意观察颅内压变化。
脱水药
1、甘露醇:1~2g/kg或30~60g/m2,我院的甘露醇浓度为ml:20g,即5~10ml/kg,60分钟内静脉滴注。
镇静催眠药
1、苯巴比妥:抗惊厥3~5mg/kg,肌内注射。
2、地西泮:小儿静注宜缓慢,3分钟内按体重不超过0.25mg/kg,间隔15~30分钟可重复。新生儿慎用。
抗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每2~5分钟0.2~0.5mg,最大限用量为5mg。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限用量10mg。如需要,2~4小时后可重复治疗。
重症破伤风解痉时,出生30天到5岁1~2mg,必要时3~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5岁以上注射5~10mg。
抗肿瘤药
1、长春新碱:75μg/kg或2mg/m2,每周一次静脉注射或冲入,联合化疗是连用2周为一周期。
2、依托泊苷:静脉滴注,~mg/m2。禁止肌内注射。
3、环磷酰胺:持续治疗的,一日3~6mg/kg(~mg/m2);
间断性治疗,一日10~15mg/kg(~mg/m2),间隔2~5天;
大剂量的间断性治疗和大剂量冲击治疗(如对于骨髓移植前冲击)20~40mg/kg(~1mgm2),间隔21~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