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疫情下最安全的学习方式——上网课,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日常。
(来源:网络)
每年寒暑假都是孩子视力问题的“高能预警”期,如今网课加上长期“宅”在家中,孩子们的用眼负担无形中加大了。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1],更为严峻的是,近视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焦虑型家长会担心“孩子视力不好了,要不要让老师安排靠前的位置”,而心大的家长则认为,“没事,近视了就配个眼镜,大不了18岁以后做个手术”。So,你站哪边?做选择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近视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再决定是该焦虑还是心大。
目前的技术,能根治近视吗?
近视,用一句顺口溜总结,就是:20米外六亲不认
50米外雌雄不辨
米外人畜不分
(具体情况视近视度数而定)好好的眼睛,咋就六亲不认了?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近视原因不外乎两个主要原因(除了一些药物和疾病等特殊原因):遗传因素,如果你爸妈都是近视,而且是超过度的高度近视,那么你命中近视的概率就很大了。但仔细想想,有多少人的父母患高度近视呢?真的不多!环境因素,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得眼睛的睫状肌没日没夜调解疲劳,久而久之导致眼球出现物理性改变——眼轴变长。这也是大部分后天近视的发生原因。
眼轴不像头发,长了可以剪短。它更像是你的身高,长到1米7,还要再回到1米5,这……也太难为它了。就目前科学所及范围,近视还无法根治、不可逆转,但有多种方法可以防控。根据眼科流行病学及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方法,控制近视有三个途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OK镜(角膜塑形镜)、足够的户外时间。而满了18岁做的激光近视手术也只是矫正手术而已,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近视。
不是说假性近视能治好吗?
首先,假性近视本来就不是近视。无论国际疾病分类,还是我国疾病分类与代码标准,均无“假性近视”一说。这个说法的流行,和很多机构拿假性近视治疗做文章有关系。所谓的假性近视,不过是睫状肌过度紧张的状态,要区分开来,其实方法很简单:医院做“散瞳验光”。散瞳验光就是通过点散瞳药水麻痹睫状肌,使睫状肌松弛没有了调节能力看看还有没有度数。如果确定是真的近视,及时控制度数增长。
如果形成高度近视,那后果就很可怕了:伴随近视程度的加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损害,严重者会并发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等[2],很多人不了解,高度近视其实是致盲性的眼病之一!“近视了,去治就好”是孩子刚开始近视时,很多父母的想法。但就像之前所说的,这是个误会。治疗近视的终极方法,就是不要近视!无论是疫情当前宅在家,还是接下来返回课堂,让孩子养成用眼的好习惯,保护视力是要做在前头的事。
线上学习时
选择电子产品的优先程度:
电视电脑手机
小孩的胳膊比较短,玩手机、平板电脑时,眼睛离屏幕本来就近,而越近对眼睛的伤害就越大。
例如,孩子看手机的距离大概为20厘米,所用的调节力就是5.00D(度);看电视的距离一般都有3~4米,所以最多只用了0.33D左右的调节力,即33度。注:调节力(即屈光度)和距离的关系为:1/距离(单位/米)=D(屈光度)因此,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手机电脑电视。线上学习时,建议家长选择投屏到电视上,尽量不直接让孩子近距离使用手机或ipad。时下也有不少家庭选择投影仪,这得先看看家里房间的面积、墙的大小。如果家里面积太小,那就不适合。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
良好的用眼姿势,也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式,其实就是常说的一拳、一尺、一寸原则[4]。即两眼与书本保持一尺(33.3cm)距离,胸部与书桌保持一拳距离,握笔的手指离笔头一寸(3.33cm)距离。
尽量在自然光下学习
为什么是自然光?因为自然光线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这种动态光源会让瞳孔、眼球肌肉感受光的变化而调节变化,减少眼睛“凝固”的状态,从而缓解眼睛疲劳。所以说,这款“自然灯”,省钱又好处多!总的来说,室内光线要充足,阳光不足灯光补!不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学习,晚上学习同时打开房间大灯和台灯。
睡足了,眼睛才能好
睡眠不足可能从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不同途径影响眼部,从而造成其干眼的发生,降低用眼舒适度。所以,在让孩子吃好、摄入营养的同时,睡好也同等重要。
(来源:美国睡眠基金会最新推荐的睡眠时间[3])
尽量多的户外活动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户外活动时间越多的儿童,其近视的可能性越小。要准确量化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很难,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建议青少年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4]。因为疫情的影响,现在很难做户外活动。建议孩子们可以在通风的阳台、窗边等有自然光的地方,尽可能多眺望远方。现在,全国多地已发出开学信号,希望每个孩子都眼明心亮,身体棒,吃嘛嘛香~
审稿专家:郭纯刚
首都医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