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于年9月13-17日在福州隆重召开。此次大会中眼底病版块特邀了美国、日本及韩国著名的眼底病专家以及国内的知名学者进行参会讲座,其内容可谓精彩纷呈,最大程度的展示了眼底病领域的最新动向,为眼科同道们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
在第一场国外知名专家眼底病专题论坛中,特邀了世界上首位提出隐匿性的黄斑营养不良(occultmaculardystrophy,OMD)的日本著名专家,来自日本Aichi医药大学的MiyakeYozo教授,介绍了以他名字命名的Miyake病,并详细的阐述了Miyake病的黄斑区局灶ERG及多焦ERG的波形表现,OCT上外核层和/或光感受器层的结构变化,以及该病与弱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等疾病的鉴别,使得广大眼科同仁对Miyake这类OM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来自加州大学的ChengLingyun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其团队设计的一种微颗粒系统,这一系统上层颗粒孔径大用于放置单克隆抗体,下层颗粒孔径小用于放置小分子抗炎药。前期动物实验显示采用这一系统可使得avastin在玻璃体腔内持续释放1年,这将意味着抗VEGF药物的眼内注射频次可以大幅度降低。另外,Cheng教授也大胆设想在不久的将来能利用此系统预测疾病的复发。
来自韩国Nune医院的SoonHyunKim教授介绍了第三代溶栓剂TNK治疗黄斑区网膜下出血的初步研究。Kim教授的团队自主设计了TNK治疗黄斑区下网膜出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对于初诊的黄斑区网膜下出血,如果出血大量和/或有玻璃体腔内积血,直接行PPV手术,并行网膜下TNK注射和气体填充;若出血量尚可,立即球内注射TNK和anti-VEGF药物并保持仰卧位一天,第二天行眼内注气术,并保持俯卧位三天,一周后复诊若出血没有好转可加行PPV手术,并行网膜下TNK注射和气体填充,而其独创的网膜下TNK注射和气体填充术,能有效的易位黄斑下积血,使黄斑功能得以恢复。
眼底病版块也紧跟当前疾病谱的发展变化,突出了高度近视及AMD/PCV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同台论道内容涉及“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高度近视继发C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shiny临床试验结果)”以及“不同CNV类型wAMD对于抗VEGF预后判断指导的思考”等热门话题;医院的陈有信教授带来了“PCV的分型和机制研究新思考”,提出随着OCT技术的进展,如果OCT上显示拇指状凸起、双层征、脉络膜增厚,或OCTA上直接显示息肉样血管结构,可直接诊断PCV而不用ICGA检查。在PCV发病机制研究上,陈有信教授阐述PCV的发病可能与长期慢性的静脉系统阻力增加,静脉系统血管扩张、渗漏继而造成眼部缺血缺氧相关。
同时眼底病版块还专门设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黄斑界面疾病”、“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小儿肿瘤”、“罕见疾病专题”和“疑难病例讨论专题”,将经典病例以及专家的独到见解分享给广大眼科同仁,旨在解疑答惑,规范及提高全国眼科医师的临床诊治水平;另外学组还着重怎么治白殿风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