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儿眼科 > 疾病危害

头条儿童先天性泪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作者为首都医科医院眼科于刚、蔺琪、施维、曹文红、崔艳辉、张诚玥、胡曼和吴倩,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九期。

综述目的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发病率很高,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同时,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提出儿童泪道疾病规范化治疗的个人见解及建议。

综述方法对近期与儿童先天性泪道疾病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总结儿童泪道疾病的发病特点、治疗时机,以及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

最新进展泪道探通失败后泪道插管的方法主要包括Crawford泪道插管术和Ritleng泪道插管术。而泪道球囊术在治疗鼻泪管阻塞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鼻窦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DCR)联合置管术是泪道手术新的选择。

总结对于先天性泪道疾病,目前国内尚缺乏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法。对于泪道阻塞患儿保守治疗后,建议于患儿4~6月龄时进行探通等方法治疗;对于伴较重的结膜炎、急性泪囊炎等合并症的患儿,泪道探通的时间应该灵活掌握,对于边远地区、医疗条件较差的患儿,可以依据患儿病情轻重、阻塞部位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较灵活掌握泪道探通或插管等手术介入方式及手术时间。

引言

先天性泪道疾病,特别是先天性泪道阻塞及其伴发的新生儿泪囊炎是发病率极高的儿童先天性眼病。据年的报道,1岁以内的婴幼儿泪道疾病发生率高达20%,其中6%的患儿被诊断为先天性泪道阻塞[1,2]。年,李绍珍在眼科全书中报道中国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发病率达到5%~6%[3]。全国每年出生新生儿约万,北京市每年出生新生儿约10万,以6%的患病率计算,全国每年的患儿数为万,仅北京市的患儿数就达到例。可以说,儿童先天性泪道疾病的治疗绝非一个小工程。

目前,国内能够系统开展医院数量很少,医院对诊断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加之国内家长对于婴幼儿泪道疾病治疗的一些错误认识,常常使许多患儿错过泪道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泪道疾病迁延不愈,继发急、慢性泪囊炎,甚至导致泪囊瘘,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为家长增加了一定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因此,明确先天性泪道疾病保守治疗的方法及时间、把握泪道重建手术干预介入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泪道手术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泪道疾病以及患儿既往病史,并掌握合理的保守治疗时间,选择适宜的手术干预方式成为小儿眼科一项非常急迫的工作。

先天性泪道疾病的治疗时机

国外文献中有大量1岁以内婴幼儿泪道阻塞可以自愈的报道,自愈率与手术干预的时间直接相关,治疗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患儿转归。据统计,3月龄者自愈率为80%~90%,6月龄为68%~75%;9月龄为36%~57%,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愈率逐渐下降[4,5]。MacEwen等[1]随机对连续出生的例新生儿进行了1年的观察,发现例(20%)新生儿有泪道疾病,其中95%出现症状,在总患儿群中,1岁以内自愈率为96%。国外报道的自愈率明显高于国内,可能与观察早、发现早、就医早及治疗早有关,且与所报道的高发病率是一致的。国内的患儿,尤其是边远地区者,因为就医理念的不同,缺乏常规的眼部医疗保健,许多6个月内自愈的患儿基本无就医经历,真正于门诊就诊的大多已经并发结膜炎症以及程度较重的泪囊炎,属于可自愈群体之外的范畴。即使是70%~90%的自愈率,还有10%~30%患儿的病情会进展,且如果长时间不治疗,泪囊长久扩张使泪囊壁失去弹性,日后即使泪道通畅,仍然可能存在流泪症状;而且泪囊脓性分泌物不断排入结膜囊,还会加重结膜慢性炎症。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急性泪囊炎、眶蜂窝织炎、泪囊瘘等,甚至会出现危及婴幼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适时适度的保守治疗非常关键。

保守治疗方法

保守疗法的3部曲是指泪囊按摩、局部用药、泪道冲洗,正确的保守治疗有助于促进鼻泪管开口处哈氏瓣的破裂。对于泪囊按摩的手法,在临床上多年来未能规范,医师给家长做示范时,手法种类繁多,Kushner[6]通过对大样本病例观察证明,对阻塞膜处的按摩比其他位置按摩以及不按摩都更有利于促进痊愈。其后,首次将按摩方式规范化:即用食指按住泪囊上方按压,通过增加泪囊内压力使力向下传导,挤压泪道,继而引起膜的破裂。家长按摩手法直接关系到泪囊炎保守治疗的治愈时间,因此建议应该规范泪囊按摩的手法。

另一个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偏方方法
白殿疯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vouop.com/jbwh/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