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儿眼科 > 疾病危害

我国儿童眼轴长度最新标准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253.html
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年)》(后文统称为《共识》)正式发布,至此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对于眼轴长度这一数据,有了最新的全国性的标准化的数据依据,为我们更好的开展近视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此次《共识》中关于眼轴都提到了哪些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吧。什么是眼轴?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其中,眼轴长度的变化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说的眼轴,是指眼球的主要轴线,从角膜顶点穿过瞳孔中心、晶状体中心到网膜中央点。而眼轴长度是指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我们通过眼轴的长度评估眼球的发育情况,同时也可以预测近视发生的可能性。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轴过度增长导致的近视称为轴性近视。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段眼轴长度范围概览那么眼轴长度和近视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在《共识》中专家指出:“在近视眼儿童青少年中,仅少数人近视眼是因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异常引起,多数人是由于眼轴长度增加而导致。”因此及时发现并干预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可以更好的管理近视。通过《共识》专家组长期研究观察到,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发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新生儿到3岁,眼轴增长速度最快,三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5mm。从3岁到15岁,眼轴增长逐步减缓。在《共识》中,首次详细统计了我国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的变化数据,请见下表下图: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的参考区间(mm)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发育曲线通过阅读理解上表和上图,可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在6~15岁的这9年中,平均总增长约0.93mm,其增长趋势特征是:6到11岁期间,整体增量较大、增速较快;从11岁以后,增量、增速均逐渐趋缓。我们将这个时期的增长速度及增长率整理如下表所示:从眼轴增长的规律可以发现:6到11岁,特别是7到8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眼轴增幅最为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做好眼轴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提前介入近视干预和管理,近视管理效果更好、获益更大。眼轴检测对全周期近视管理有积极意义在《共识》中还提到:“依靠眼轴长度数据,可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预测的灵敏度,因此眼轴长度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日常筛查和临床诊疗的常规检查指标。”建立完备的屈光发育档案我们提倡在孩子的屈光发育档案中,应该包含眼轴数据,通过长期、规律记录眼轴变化,监控孩子个体屈光状态发展趋势。屈光发育档案应每6个月更新,至少应涵盖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情况等项目。测量眼轴方法和注意事项《共识》指出:“临床主要使用非接触眼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简便易行且精确度高。在婴幼儿等无法配合注视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A超进行测量。”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除了选择仪器外,测量眼轴,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正规机构:眼轴测量应该由正规医疗机构的执业人员进行测量;●同一时间:研究显示,孩子眼轴长度在一天24小时中,会有轻微变化。所以孩子每次复查眼轴长度,最好在固定时间(例如每次都在下午两点)进行,这样积累的数据更具有长期参考价值;●同一设备:不同设备,眼轴测量结果误差范围不同,所以每次眼轴医院,同一仪器测量。测量眼轴对近视眼预测的意义年新加坡发布的一篇对于名儿童的长期研究报告显示:异常眼轴增长比屈光变化提前2年预警近视的发生,所以尽早,持续检测眼轴变化,可以预测屈光度变化(近视)的发生。在近视发生前发现孩子眼轴异常增长,可以让我们在近视还未发生时,就开始近视管理介入,这个时候的要点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创造明亮舒适的居家视光环境;●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阳光下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保障孩子每天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等方法,都是切实有效的近视预防手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nvouop.com/jbwh/15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