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左下角“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邓洵
医院眼科中心暨眼科研究所
住院医师
“我希望这个系统成为临床工作的助手,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便捷。”邓洵说。
邓洵是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眼科中心暨眼科研究所(以下简称“人民眼科”)的一名普通住院医师。他个子很高,看上去有些腼腆,但谈起DTOS眼科管理系统来头头是道。
DTOS眼科系统(以下简称“DTOS系统”)是眼科的“独家”系统,在iPad上供临床医护使用。患者进入眼科中心后的所有就诊情况全部会由这套系统记录下来(见图1)。打开iPad,护士可以扫描患者条码进行预约登记;病房住院医师可以方便地管理床位(见图1);医生可以在结构化电子病历中点选做出诊断,可以直接在病历中用手指绘图;面对复诊患者,医生可以方便地调取患者所有的影像资料、病历资料等。
这样一套在医生们眼中非常顺手的系统,是由医生主导设计、开发的。
图1:病房住院医师对病房床位的移动实时管理
缘起科室特殊需求
在人民眼科有一项特殊的检查项目——早产儿全麻下眼检查(以下简称“全麻检查”)。还未足月的小早产儿们在未发育成熟即出生后,需要用氧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持生命体征,由此而来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会对视力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人民眼科的黎晓新教授一直致力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年发表了《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点和筛查指南》,使大家开始认识到早产儿眼底筛查的重要性。由于麻醉科的助力,邓洵所在的科室是少数开展这项检查的眼科,“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早产儿来到我们这里进行眼底筛查,对于其中病情严重需要治疗的患儿就需要进行全麻下眼检查。”邓洵说。
年9月,邓洵负责全麻检查,“相对于病房住院总医师,管理全麻检查负责的事项会单一一点,但是考虑到检查对象的特殊性,工作的难度和承压一点都不小。”邓洵说。
邓洵接管的时候,还是使用手工预约、手写病历的方式。手工预约需要先到固定的房间,由专人负责预约、手写登记所有信息。
因为早产儿全麻检查预约涉及到的早产儿在检查前4小时不能吃东西、2小时不能喝水(3月以下、全身无特殊情况,不同年龄段患儿有不同时限禁食水要求),术前准备等特殊要求的交代,对预约时间精确度有非常高的要求,还会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对检查顺序进行调整。此外,医院的预约系统是按顺序来的,如果今天约满了,自动顺延到下一天。但是早产儿病情加急的情况下,“就是再晚也得加到检查单上。”
由于早产儿眼底情况复诊需由眼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检查时限,所以,“医院的信息化做得非常优秀,但是这块涉及到早产儿的情况比较复杂,还是需要我们科自己来负责,暂时没有放到全院的预约系统中处理。”邓洵解释道。
而手写病历记录加上绘制眼部情况检查图则有工作量大的问题——我们看到原始的记录,信息记录得非常全,病历本也是手写的以及手绘眼科检查图,从对早产儿诊疗负责的角度出发,会为每一位患儿建立一份诊疗档案。
“眼科比较专业,不能要求家长搞清诊断的分区分期、每次的治疗方案,一旦患儿病历本记录丢失,既往的治疗就无从得知了,同时也是出于对治疗情况总结的需要,会给每个患儿另写一份诊疗记录作为档案保存起来,方便掌握每个患儿的情况。”邓洵说。
面对这些手写、纸版的工作,邓洵承认觉得“很麻烦”。“已经21世纪十几年了,应该有什么办法优化这些工作。”邓洵说。
源动力就是来自这里。在得到黎晓新大夫和赵明威大夫的支持后,邓洵通过别人推荐联络到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开拓经验的张答和他的开发团队,开始根据科室运转流程设计了DTOS眼科系统的第一阶段全麻下眼检查管理系统EuAMS(EyeexaminationunderAnaesthesiaManageSystem)(见图2)。年10月2日上午与技术负责人张答首次沟通需求,年10月31日系统预约部分开始运行。
图2:DTOSLogo
“这是预约系统,代替手写的那种预约方式。”邓洵熟练地打开界面,“现在这个医院三个院区(西直门院区、白塔寺院区、海淀院区)门诊每个诊室的台式机里都有排布,每个诊室都可以实时查看和预约,作为院总可以在院区内随时随地用iPad掌控预约情况。”邓洵解释道。
进入DTOS-EuAMS,扫描就诊卡上的条码,可以导入患者信息,直接进行预约。
能绘图的电子病历
眼科涉及绘图记录,“对眼科来说绘图还是挺重要的,以后眼科照相会越来越便捷,但是绘图这项主观记录还是很有意义的。”邓洵说着掏出白大衣兜里的iPadmini,打开DTOS-EuAMS系统,向我们展示了绘图功能:选择眼前节或后节对应的背景,然后直接在相应部位用手指作图即可,非常接近手绘方式。“拿iPad画画当然没有什么高大上,但是和每一位患者的信息及就诊记录对接在一起,在临床上就会觉得比较有用。”邓洵说。科室的医生对绘图的评价不错,因为既方便保存记录,又利于清晰打印,“这样复诊时医院给医生看都会很清晰明确并且标准化。”邓洵说。
绘图完成后还可以记录病历,记录都可以实时存储,其他iPad或者Windows台式机可以即时查看。
除此之外,对一些病变的描述,“黎大夫提出来一定要结构化。”邓洵解释道。医院的住院电子病历很规范,门诊电子病历也很完善,但在眼科门诊有时还是不能满足眼科全部应用,他说,“每个临床科室都有自己的习惯,做一套能够渗透至科室最细微需求的系统是很困难的,需要深入的挖掘和反复的锤炼,一种’工匠精神’。”这个部分也是DTOS系统倾注最多精力的部分,包含了临床医生的思维习惯和开发人员的大量工作,“真正使用起来就是按照脑中的思维过程,两三下触屏就可以选择出需要的任何病变描述、疾病诊断和对应治疗,DTOS系统使得这一维护功能从后台来到前台,不需要有技术人员随时陪诊,医生自己就可以将需要变动的内容随时加入选项,这个核心功能被叫作‘多段式点选+实时用户维护’。”邓洵说。
他打开一份病历,向我们解释,比如视网膜存在病变,病变程度怎样,任何描述都可以通过点选进行,“这样还有利于临床规范。”邓洵说,“比如说,设定结构化选项后,病变描述只有公认的描述用语可以选择,避免医生自己输入‘不明显’这样的主观词句,可以促使医生全面思考得出结论,患者再来就诊的话,其他医生也可以很明确地了解患者情况。”
什么是有用,什么是好用
医院来说,可能会有很多系统存在,医院后的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住院电子病历中查找到。但是对医生看门诊来说,如果需要查看该患者手术信息,需要先登陆住院电子病历系统,然后检索患者,再从繁多的记录中找到记录手术信息的页面,工作中有一定的时间是在各系统中转移或者等待系统响应。“而托信息中心的福,医院现在有了数据中心,将患者的所有在院行程整合到了一起,需要查询患者在每一个科室门诊或者住院的检验、影像、诊断、治疗、用药都可以非常便捷地达到。”邓洵说。通扫描一下患者的就诊卡号,就可以关联到患者的住院系病历、影像检查、门诊记录、检验结果、既往用药等等,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真的非常“有用”。
但是眼科医生和别的科室医生 “医院的大病历系统和科室的补充病历系统(比如DTOS眼科系统)的差别就是有用和好用的差别。”邓洵直言道。他说这有点像中西式厨具的差别,中国大厨不论菜系都用一双筷子和一把菜刀就可以搞定,但是西餐大厨的习惯来说都需要量身定制得心应手的工具。
“在DTOS系统中,我们只将眼科医生最 从年10月2日与张答沟通需求,到年10月31日所有诊室开始使用预约系统,年2月8日正式使用画图记录系统,人民眼科DTOS系统推行得很顺利,“医院信息中心的强大实力,优异的硬件和网络支持,让我们可以做到我们想做的事情。没有这个系统之前,大家都习惯手写,可能是因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邓洵笑着说,“大家第一反应都觉得这个东西应该还不错,上手之后很快就养成了点选和用手指绘图的新习惯了。接着大家都开始顺着DTOS的思路发掘每一件事情怎样才能变得更好,把大家久藏于内心无处释放的需求都激发出来。”
年10月8日,也就是本次采访的1个月之后,DTOS眼科系统的第二阶段眼科病房管理系统CRAS(ChiefResidentAssistentSystem)也在人民眼科病房开始启用了,所有住院患者的手术专业病历记录都通过iPad完成,病房运营管理也通过CRAS系统实现,可以随时随地安排床位,了解每一个普通住院医师的实时工作情况;患者术前的眼科情况及全身情况都可以通过系统一键查询,手术情况通过系统对接手术显微影像系统进行实时观看;每日的术后查房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由管床医师拿着iPad来进行的。
“假如说要改变世界估计没有人会当真的听,我想我们的口号就是要做成真正值得‘山寨’的中国眼科系统,希望我们是在以正确的方式真正做了一点点事情,最后希望第三阶段FATS和第四阶段ORS也可以像前两个阶段一样顺利用上,希望DTOS眼科系统可以走得更远些。”邓洵笑着说。
e医疗:医院来做的话没有办法深入到这么细的地方去是吗?
邓洵:医院的角度的话肯定首先从大局的角度来考虑,大部分的精力都需要花在临床医生感觉不到的地方,比如硬件设备的维护、信息安全等等,在对接临床需求的时候也需要更多的考虑共性实现。对于细节的挖掘,可能从技术上来说不是难点,需要的是有“不务正业+精益求精”的劲头,比如我们做的这套系统,不需要要求医生使用,因为系统的任何细节都直接来自临床,医生用过之后会感觉顺手,就会用了还想用。
e医疗:怎么为DTOS医院整体的信息化中定位?
邓洵:我们应该算是沾了医院整体信息化的光,信息中心搭建了非常坚实的根基和树干,我们只是增添了一些枝叶来满足我们科室特殊的需求。医院都是这样,医院信息系统,医院系统对接上自己科室设计的辅助系统。我们应该算是作出了一点尝试。
e医疗:与信息科沟通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邓洵:提接口需求,以便通过我们的系统直接提取需要的信息,也就是刘帆老师非常强调的信息系统构成闭环,避免沦为“信息孤岛”。
e医疗:什么样的信息化是你觉得最满意的?
邓洵:应该就是可以满足医生、护士、患者的需要,同时他们都提不出可以优化的意见时,应该就算是“最满意”的信息化了。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微博e医疗